初产时乳黄色,很快变成鲜红色,孵化前暗紫红色。后翅灰色缘毛比前翅长。头顶有黑色刺突2枚。卵扁椭圆形,长0.5~0.6mm(毫米),宽0.3~0.4mm。幼虫体长约11mm,头宽0.7~0.8mm。体污白色,头部杏黄色,前胸背板褐色。形态特征:成虫(蛾子)灰黑色。前翅前半部为黑灰褐色,中间偏下方有1个黑色圆斑,翅外缘黑色,有上、中、下3个白斑点。被害严重的树有流脂现象,成虫羽化时蛹壳向上倾斜留在树皮表面,这是识别松皮小卷蛾幼虫危害的重要特征。幼虫为害时,形成较宽的坑道,并排出木屑。蛹长5mm,宽1.6~2.0mm,黄色或黄褐色
疏林重于密林,林缘重于林内。幼林受害重于中龄林,其中以7~12a生林分发生最重
对成虫可用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常规喷雾
该虫在吉林省中东部地区分布广泛,在人工纯林内发生严重。落叶松松皮小卷蛾属小蛾子,以幼虫为害落叶松的枝干,对幼树产生较大危害
对刚侵入树皮的幼虫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1000信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75%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孵化后1~2h(小时)即钻入树皮下,10d后在靠近树皮处吐丝作圆形白色薄网,卷曲在内。第2a4月上旬落叶松发叶时,幼虫开始在树皮下活动危害。发生规律:该虫1a(年)发生1代,以6~7龄幼虫卷曲在落叶松皮下吐丝作薄网越冬。再经3~5d脱第1次皮,第2龄幼虫开始食害树木表层,形成浅而细的坑道;3龄以后已食进韧皮部,形成较宽的坑道,并排出木屑,伴有流脂现象。成虫于6月下旬开始羽化,交尾后1d(天)就产卵,卵多产在针叶端部背面,排成2行。初孵幼虫活泼,稍遇惊扰即吐丝下垂。树冠下部产卵最多,中部次之,上部最少
保护林间寄生蜂及其他天敌。造林时适当密植,实行针阔叶树混交,加强抚育管理,使树冠尽快郁闭。防治方法:选育抗虫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