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盆景栽培技术 / 日本落叶松的栽培技术

日本落叶松的栽培技术

日本落叶松最适土壤为灰化的火山堆积土,石灰质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长良好。1、生物学特性日本落叶松为阳性喜光树种,在自然分布区内呈纯林或在混交林中呈优势木居第一层。自然分布区属内陆性冷凉气候带,该气候带年均温7?8℃,北界平均最低气温一9.4℃,南界平均最高气温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间,雨热同季

冬季整地,每亩施有机肥750kg,深翻30cm,播种前均匀喷洒1∶10倍的硫酸亚铁溶液,待干后耙平作床,床高15cm,宽lm,床间距25cm。3.1圃地选择与整地作床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较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或轻壤土育苗

坑深50cm,宽50cm,坑上覆盖塑料薄膜,晚上加盖草帘,每天将种子均匀翻动一次,待有30%的种子裂嘴后即可播种。3.2种子处理与播种播种前将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4小时,用清水洗净后再倒人45℃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稍稍晾干后与三倍于种子体积的河沙混合,然后置于发芽坑内催芽。发芽坑应挖在背风向阳处

4.1整地方式及规格一般采用穴状、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在新采伐迹地、杂草较少的弃耕地,灌木较稀的立地条件上,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40cmx40cmx30cm;荒山、老采伐迹地,灌木和杂草较密的立地条件上,应先进行割灌后再整地,鱼鳞坑整地规格为50cmx50cmx40cm,或采用水平沟整地,规格为沟长70-100cm,宽40-50cm,深为30一40cm

3.3苗期管理出苗后要适时浇水,少量多次,保持苗床湿润,并注意松土除草,除草结合松土进行,作到除早、除小、除了。为了防止日灼和立枯病,在苗床上方须搭前棚,保持透光度在60%-70%。在6月上旬和7月中旬施两次肥,每亩施尿素2.5kg。为防止病虫害发生,待苗木出齐后每隔15天喷洒一次浓度为1%的波尔多液

4、日本落叶松的营林技术

4.2造林季节及密度春、秋造林均可,但以春季的3-4月为好。采用2年生的1-2级合格苗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上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1600-1700株为宜,株行距2x3m;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2500株为宜,采用2x2m的株行距或采用1.6×2.5m的株行距均可

间伐后的林分密度以每公顷1500株,郁闭度在0.6左右为宜。造林11年后进行第一次抚育间伐,间伐对象是病虫木、风倒木、雪折木及被压木。4.3幼林抚育造林后3年内每年5月和8月各除草抚育一次,第二年和第三年的5月份分别追肥一次,每次每公顷施用尿素15kg

5、病虫害防治从重庆引种日本落叶松的情况来看,主要须防治的是早期落针病。防治方法可采取营造针阔混交林的方式,对过密的林分,应清除被压木、病弱木,并适当修剪枝条以减少病源,对发病较重的林分,可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采用400-600倍的代森胺喷洒树冠1-2次

2.适生区域日本落叶松原产地的分布区在北纬35°8′~38°5′之间,垂直分布于900-2800m范围内。我国秦岭以南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山区是日本落叶松适生区。重庆东部的巫山、巫溪、城口和南部的酉、秀、黔、彭等县适合日本落叶松生长,开县、奉节、石柱、武隆及南川也可大力发展日本落叶松

播种量为4-4.skg/hm2,播种前苗床要灌足底水。采用条播,沟距10-15cm,沟深1cm,播后覆盖1cm厚的细沙壤土,并盖一层稻草,盖草后以不见地为宜,并立即喷水,以后每天少量多次喷水,经常保持床面湿润。播种期在3-4月,当地表温度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当幼苗有30%-50%出土时开始揭草,幼苗出齐后将草揭完,揭草要在阴天或傍晚进行,揭后及时浇水

现就播种养殖方式介绍如下:。嫁接和扦插两种方式一般只在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上采用,而生产上往往采用播种养殖。3、日本落叶松的繁育技术日本落叶松可采用播种、嫁接、扦插三种方式养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3/51275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