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盆景造型 / 当今盆景发展的误区

当今盆景发展的误区

四是要积极推动盆景艺术创新,大胆探索自然社会、盆景艺术新的表现形式和新的创作手法,体现盆景艺术美的内在本质,要站在时代前沿,追究现实生活,创新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努力开创中国盆景艺术的新局面。三是要尊重盆景艺术规律,虚心学习和接受各门派和地方特色的盆景艺术理论精髓,正确学习国外盆景先进经验,以正确的审美方式来充实自己创作之路。因此,我们的盆景制作者首先必须加强盆景理论的学习,正确领会中国盆景艺术特有的民族个性、风格和民族文化内涵,领会盆景就是艺术,不断加强自身文学、绘画、美学等知识的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审美能力。其次,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到大自然中去,感悟自然,领会、体验、观摩、研究自然,为盆景制作寻找到有利素材,同时要富于想象地拓展自己的创作空间

其实,盆景艺术的灵性是自然社会客观通过人类思维反映出来的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两者并不矛盾。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一是观念上的误区:新的历史时期,盆景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出现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生命个体独特体验和感悟自然社会的艺术呈现”等观念获得很大程度的认同,虽然这种观念大大提升了盆景作为一种商品的艺术价值,但是如果我们把这种观念绝对化,把盆景作品当作“绝对艺术”而否定盆景的商品性,就会使盆景创作陷入片面和极端,丧失持续发展的根基。从现实盆景创作者的主观角度来看,也存在着几大制约中国盆景艺术发展的误区。这除了我们对盆景艺术定位不高,整个社会还没有崇尚盆景艺术氛围、盆景学科理论还没有纳入一门学科知识进行普及之外,还因为各级部门并没有把它作为一门艺术或一种新兴产业来抓。二是思维上的误区:在盆景创作实践过程中,一些盆景制作者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原因,往往只注重艺术的灵性,而忽视客观社会反映“物体”思辨的理性,从而造成所谓灵性的泛力

还有一些作品则停留在桩体“技艺”上,忽视盆景“神韵”、“意境”,或津津乐道地“摹仿”,或不厌其烦地渲染“舍利”,或置地方自然气候条件不顾,片面追求松、柏、榕等树种……。一言以蔽之,在这些盆景作品中找不到地方特色与民族个性化、风格化特色的联系点,也找不到具有中国民俗文化内涵特色的盆。即使一些比较贴近自然和社会的作品,也面临模式化的困扰,缺乏新的创作思想和新的表现形式。景艺术的兴奋点,它割断了盆景艺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反映自然社会生活本质方面的联系点。近些年来,走访了一些名家名园,并多次参观全国各种盆景展览,欣慰中国盆景艺术知识普及较快,发展速度迅猛,正以特有的民族个性和风格面向世界、走向世界,其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欣慰之余,也深感有些作品漠视自然、浅化时代,对自然景观、社会生活缺乏热情,作品表现乏力

■重庆彭建

当今盆景发展的误区

“创新、求精、重振中国盆景艺术雄风”是新时代的呼唤,是繁荣中国盆景艺术的必由之路,也是赋予每一位盆景制作者的历史使命。自然社会是盆景创作的主体,盆景创作者是推动盆景艺术发展的主人

倘若跳出自我的小圈子,他们也许会发现其作品表现的手法、创作的意境实际上是有待提高的。不少创作者脱离自然社会,脱离时代气息而作的“大写意”,或强词夺理冠誉“文人内涵”、“抽象艺术”,其结果是他们的作品只能自己品其“味”,自己能“读懂”,失去了盆景给予观者联想、欣赏而产生共鸣的艺术效果。盆景艺术终究追求的是“灵性’,_—一“气韵”、“神韵”、“意境”的体现。我们只有实实在在用“理性”对自然界“物体”去取舍,结合时代精神认真思考,才能创作出适应时代精神并合乎自然社会情理的艺术作品,才能被大众所接收和认识。他们所创作的作品必然带有片面性、保守性。这充分说明我们的部分盆景制作者,已经脱离了自然社会,脱离了时代精神,脱离了盆景创作的崇高宗旨。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三是心理上的误区:不少盆景制作者,由于受自然、社会、生活环境所制约,对整个时代的气息缺乏全面深入的观察和思考。他们忽略了盆景作品自身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作品,更谈不上把盆景创作作为一种对客观世界再认识、再反映的意识形式和表现手段。更有甚者在心理上停留和满足于现实,封闭保守,不思进取,孤傲清高,总以为“自己的好”,“别人的差”。四是目标上的误区:不少盆景制作者,没有崇高的创作目标,只是把盆景创作当作一件修身养性、消磨时光的心理慰藉,或一种时尚的生活形式,或某一商业行为,没有把盆景创造作为一种艺术追求来对待。中国盆景艺术的精髓是吸取各门派和地方特色之长,扬民族个性化、风格化和文化内涵之优,发掘和开创与时俱进的更为深刻的盆景艺术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3/52014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