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石藏品 / 在赏石文化领域,“皱、瘦、透、漏”是一个既古老而又现实的话题

在赏石文化领域,“皱、瘦、透、漏”是一个既古老而又现实的话题

综上所述,米芾以太湖石、灵璧磐石及其类似石种为主要审美对象,提出以“皱、瘦、透、漏”为赏石标准,这不是出于米芾个人的偏爱,而是具有相应的社会原因,是时代的产物,是历史的必然

“蓄”些什么石头呢?不是菊花石、牡丹石、雨花石,也不是黄河石、三峡石,更不是马鞍石、大化石,而是“嵌空玲珑,峰峦洞穴”、“叠嶂层峦”、“天划神镂”之类。这就铁证般地说明了米芾所收藏的石种,主要是灵璧磬石、太湖石、镇江石及其类似石种了。从故事的叙述中可以证明:米芾曾在涟水作官,“地接灵璧,蓄石甚富”。这则故事的原本用意是什么,暂且不去研究

.”“或成物像,或成峰峦,巉岩透空,其状妙有宛转之势”,“峰峦岩窦,嵌空具美”,由此可见,当时的灵璧石“巉岩透空”、“嵌空具美”,其审美特征与太湖石是有相似之处的。当时所谓的灵璧石,仅仅只是指灵璧县渔沟镇以东二公里处磬云山所产的灵璧磬石。《云林石谱》称:“宿州灵壁县,地名磐石山(现名磬云山,笔者注),石产土中扣之,經然有声。雪花飞舞的雪花白灵璧石、蛐蟮灵璧石、红灵璧石等等,可是这些石种在当时都没有开发

米芾的朋友周少隐曾为此写过一首打油诗:“唤。米芾称他所拜的巨石为“石兄”、“石丈”。还有一则“米芾拜石”的历史佳话

钱作兄真可怜,唤石作兄无乃贤;望尘下拜良可笑,望石下拜不同调。”那么,米芾下拜的是一块什么石头?素园石谱也有记载,原来是一块与太湖石十分相似的湖口石(见图三)

追溯到当时的情况,不难发现这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第三,米芾提出“皱、瘦、透、漏”的赏石标准,还与他的生活经历与生活环境有关。又纳之左袖,最后出一石,尽天划神镂之巧,又顾杨曰:?‘如此石安得不爱?”杨忽曰:“非独公爱,吾亦爱也。”即就米手攫得,径登车去。"米径前以手于左袖中取一石,其状嵌空玲珑,峰峦洞穴,皆具色极清润。当时的镇江,也盛产奇石。无论是他的居住地镇江,还是他做官的地方涟水,其地理环境都是南临太湖,西靠灵璧。还有一则趣闻,可以作为实证,据明代《素园石谱》记载:米尝守涟水,地接灵璧,蓄石甚富,品目,加以美名,入书室终日不出。米举石宛转翻复,以示杨曰:“如此石安得不爱?”杨殊不顾,乃纳之左袖,又出—石,叠崎层峦,奇巧更胜。由于这种便利的地理条件,他所收藏的石种,也就主要是太湖石与灵璧磬石及类似石种。米芾祖籍太原,后南下经湖北襄阳,定居江苏镇江,曾在江苏涟水做官。米芾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他接触最多的,收藏最多的是些什么石种,是可想而知的。时杨次公杰为察使,知米好石废事,往正其癖。至郡正色言曰:“朝廷以千里付公,那得终曰弄石,都不省事?按牍一上,悔亦莫及。间有色灰褐者,石多穿眼相连通……”由此可见,镇江石也是一种类似太湖石——“险怪有万状”、“穿眼相连通”图二)。杨亦不顾。据《云林石谱》记载:“鎮江府去城十五里……土中皆产石。小者或全质,大者或镌取,相连处险怪有万状.黄色,清润而坚,扣之有声

就拿《云林石谱》来说,它列举的石种中,名列榜首的是灵璧石。人们提起灵璧石,就会立刻想起那五彩斑斓的彩色灵璧石、。第一,当时的石种虽然很多,但是,多数石种,其形态、色彩,都比较相同或相似,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多彩,不过产地不同而已;奇石资源的开发,也尚处于起始阶段

人们不禁要问:在宋代,赏石活动已经很盛行,仅仅出版的奇石书籍就有好多种,有杜绾的《云林石谱》,还有常懋的《宣和石谱》,渔阳公的《渔阳石谱》,赵希鹄的《洞大清禄集》等等,在这些古籍里,每本书都苻数十个、上百个石种的介绍。石种那么多,为什么米芾仅仅针对人湖石及其类似石种提出赏石标准?是米芾对太湖石情有独钟?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

米芾生于1051年,卒于1107年,他是在哪一年提出这个标准的,已无从考证,但这一标准至今已约有九百多年历史了,且史籍对此乂缺乏必要的记述,因此,人们对这四个字的认识既熟悉,又陌生,在赏石实践中,不时地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人们去探讨。在赏石文化领域,“皱、瘦、透、漏”是一个既古老而又现实的话题。这四个字,是针对太湖石及其类似石种提出的审美判断标准。相传,这个赏石标准,是宋代书画家米芾提出的,号称米芾“相石法”

人们热爱自然山水,很自然地也热爱自然山水中的奇石,特别是那些具有山水景观特征的奇石。这种赏石风尚,与当时的社会风尚有关。从现存《明林氏原刻本》,可以清楚看出,他所描绘的绝大多数是具有皱、瘦’、透、漏审美特征的石种。由此可见,直到清代,人们依然是以太湖石及类似石种作为主要观赏对象的。第二,从当时的赏石风尚来看,人们是以太湖石、英石、磬石及类似石种作为主要观赏对象的,这种风气直到明清时期,依然如此。”其绘制并题咏奇石图片二百余帧,编成《素园石谱》。由此,太湖石、灵璧磬石、英德石及其类似石种,便自然地成为人们的主要观赏对象了。还有一个很现实的材料,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上海古籍出版社去年出版的《中华古奇石》,书a中刊出清代及清代以前的古奇石图片,共计二百二十幅(除石屏石雕以外),其中太湖石、英德石、磐石及类似石种有一百五十八幅,占百分之七十二。.明代赏石名家林有麟,“检阅古今图籍,奇峰柽石,有会于心者,辄写其形,题咏缀后。隋唐以来,士大夫阶层有一种隐遁田园,寄情山水的风气。”“目所到,即图之,久而成帙

一、米芾“相石法”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3/52208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