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聚球气泡比攒珠气泡数量要少得多,一般呈圈形排列在器物之内壁,像一个很厚的环。鉴定哥窑瓷器除了“金丝铁线”和“紫口铁足”之外,还有就是哥窑最主要、最奇妙、最令人称道,但又极易被人忽视的特征——攒珠聚球。“攒珠聚球”是当之无愧的划分真假哥窑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球比珠大,也就是说哥窑有大小不同的两种气泡,其排列形式不是间杂错落,而是较为整齐地排列在一起。实际上真正哥窑的釉内气泡不仅仅只是“攒珠”,还显现出一种比“攒珠”稍大一点的“聚球”。“攒珠”指的是哥窑器中之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物的内壁和外壁或内身和外身上
章村根以擅长制青瓷而闻名遐迩。章村根去世后,兄弟分家,各开窑厂。老大欲哭无泪,泡了一杯茶,懊恼地将茶水泼到开裂的瓷器上,裂纹马上变成茶色。老二心眼小,心生妒意,趁其兄不注意,把黏土扔进了章生一的釉缸中,老大用掺了黏土的釉施在坯上,烧成后一开窑,他惊呆了,满窑瓷器表面的釉面全都开裂了。关于哥窑“金丝铁线”的来历,相传在宋代龙泉县,有一位很出名的制瓷艺人,姓章,名村根,他便是传说中的章生一、章生二的父亲。老大章生一所开的窑厂即为哥窑,老二章生二所开的窑厂即为弟窑。老大灵机一动又把墨汁涂上去,裂纹随即变成了黑色,这样,不经意中形成“金丝铁线”。生一、生二兄弟俩自小随父学艺,老大章生一厚道、肯学、吃苦,深得其父真传,章生二亦有绝技在身。兄弟俩都烧造青瓷,各有成就,老大技高一筹,烧出“紫口铁足”的青瓷,一时名满天下,其声名传至宫廷,皇帝钦定章生一为宫廷烧造青瓷
仿品价格水涨船高
由于哥釉瓷细致、精美,以后各代对它都有仿造。哥窑所用的土,含铁量较高,烧坯时发生氧化,瓷器坯呈紫黑铁色,瓷器没有涂釉的底部显现瓷坯本来的铁色,叫“铁足”,而釉彩较薄的口部呈紫色,叫“紫口”,俗称“紫口铁足”。一般来说,大器小开片者和小器大开片者颇为珍贵。据史料记载,哥窑的窑名最早见于明初宣德年间的《宣德鼎彝谱》一书,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特别是到了清代,还出现了一个仿哥釉瓷的高潮。到了清朝后期,哥釉明显的不如清前期,颜色越来越深,开片越来越细碎,釉面甚至出现凹凸不平的疙瘩釉,胎质也变得疏松。而“金丝铁线”是哥窑最主要的特征,“金丝铁线”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这只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后来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有意识地让它产生开片,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残缺美,而且开片的时间能够长达两年之久
“攒珠聚球”鉴定哥窑
但是至今宋代哥窑的窑址仍然没有被人们发现,我们只有从如今为数不多的哥窑传世佳作中去解读哥窑。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是中国历史上宋代的五大名窑,而其中的哥窑更是以其独特的“金丝铁线”而著称。细碎纹,纹之下也。”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
兄弟相争创绝世工艺
早在元末就有仿哥窑瓷器出现,而明清两朝,一直有仿哥窑的瓷器出现,其中的精品也深受收藏者喜爱。2006年11月6日,伦敦苏富比也举办了“中国瓷器及艺术品”的专场拍卖,一件清雍正“仿哥窑八卦纹龙耳宝月瓶”就以23.2万英镑成交
其中,宋代哥窑香炉估价15万-20万英镑,最终以21.52万英镑成交。哥窑瓷器一直深受历代藏家的喜爱,2004年4月26日,香港佳士得拍卖行一件南宋至元哥窑胆瓶,拍得219.175万港元。2006年7月伦敦亚洲艺术周,苏富比拍卖行有两件宋瓷拍出较好成绩。2004年11月1日,在香港佳士得拍卖行的一次拍卖中,一件南宋哥窑月白釉水盛成交价为364.775万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