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家俱 / 灯草口与米汤底

灯草口与米汤底

炉通高16.5厘米,口径20.8厘米,厚唇,口微侈。(收藏拍卖导报10月9日)笔者家有祖传的一只底呈“米汤色”的红釉三足筒炉。除炉底施透明米汤釉外,其余通施白色底釉,炉口沿及外壁施铜红釉,铜红釉发色薄而鲜亮,属宝石红釉。筒炉由上至下渐微敛,下部筒径19厘米,急收为短胫,平底,径17厘米,周边鼎立排列3个梯形矮底足,底面稍有凹凸

民国时的仿制品与真品相去甚远,尤其底足釉色的奇妙变化不再复现。宣德而后,红釉烧造技术曾一度失传,直至清康熙时这一技术才得以恢复,出现了“米汤底”的郎窑红,然传世品亦很少

中国商报网站

此件宣德红釉三足筒炉基本属厚胎大件,所幸完好无损,真乃人生一大快事

此与冯先铭先生在《中国陶瓷》一书中所述康熙郎窑红“米汤底”是仿宣德红釉瓷的结论相一致。此红釉三足筒炉造型基本沿袭宋、元风格。笔者之所以称“宣德红釉炉”而不称“永乐红釉炉”,是因为此炉一周宽口沿(指灯草口)特点虽接近永乐器,然而从整体看,炉的胎体厚重、足内墙自上而下向外斜削,且具有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中宣德红釉器特有的“米汤底”特征

足内墙由上而下向外斜削。露胎的唇口和炉内壁均开细密片纹。上面且有部分爆釉痕,红釉与炒米黄底相接处的白釉呈淡青及灰青色。炉胎质地坚致,釉面红釉虽然略有厚薄,基本均匀纯正,底无款识。由于炉底内敛,且有三足,致使外底缘裹釉较多,部分有如垂漆,与《陶雅》中“宣德祭红色匀而釉厚,光彩动人,底足之釉垂如漆,所谓大红宝石釉也”所述相同。而凸弦纹上内凹处又有一周明显的红釉圈,同时又形成一周线状“灯草口”。红釉釉面还隐约可见血丝状絮纹。此炉最大特点为唇口3厘米下凸起弦纹一周,炉口红釉因釉水向下流动和铜红在高温下挥发氧化,使1.5厘米宽的厚唇形成一个宽“灯草边”(已不仅是“灯草口”),露出与该器底釉本色相同的淡青色底釉。因炉体厚重,底一侧塌凹较多,上面并有3个对称的支底痕迹。全炉由厚唇、筒腹、短胫和矮足上下拼接而成,以底与足接痕最明显。唇口上虽然保持点滴红釉,非但证明没有另涂白色釉浆,还增几分美感。底缘所积红釉均带紫晕,米汤底釉透明,独具宣德红釉时代特征。炉内壁白釉淡青显绿色,内底稍凹处显苹果绿色。内口沿上红釉则分散流向内壁,形成几条长短不一的釉痕,垂釉略带紫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3/52295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