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鉴定团估价:9万元人民币
藏品名称:官窑黄釉豆 收藏者:周照瑛
专家评述:这是一对大清光绪官窑的黄釉豆,豆呢是作为皇宫里边祭祀时候用的器物。黄釉刚才咱们主持人也讲到了,皇家对黄釉控制得特别严格,一直到现在景德镇做高仿瓷器,所有的颜色釉都做得非常成功,惟独这黄釉做得不是特别成功,他这对豆看起来跟新的一样,这叫老中见新,老中见新是咱们文物收藏里边,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这个黄釉的豆造型,是标准的皇宫里边用的、祭祀用的豆的造型。它底下有款,写着“大清光绪年制”,款的写法呢,是非常标准的光绪官窑的款识。如果老中见新,同样的东西这价格就是最高档的他这对豆呢就是有这个特点,综合这几方面,所以给它这个九万块钱的价格,是我们专家团商量以后给出的比较合适的当前的价格
藏品特征:这一对器物每只高26厘米,口径为15厘米,器物上部有盖,盖中有一宝珠纽器,盖上印变形如意纹物腹部印凸起变形的海水纹,高足,底足直径16厘米,底部都刻有六字楷书款,大清光绪年制
鉴定专家:杨静荣 北京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 从事陶瓷鉴定工作35年
藏品来历:周照瑛女士从小喜爱古文物,在留学英国期间,经常去博物馆参观古文物,一次,在市场看中了这对豆,就花了三万元人民币买了回来
这种黄釉器产生于明代宣德年间,到明代成化、弘治时期,达到了最高水平。它的釉色纯正,淡雅娇艳,又被称为“娇黄”。其中许多品种由于其色彩所具有的特殊含义而被皇家所垄断。明清时期的黄釉瓷器,是以铅为溶剂,以铁为着色剂,在低温下烧成的。嘉靖之后又出现了被称为鱼子黄、鸡油黄的黄釉器。釉是陶瓷的外衣。相关背景资料:颜色釉瓷器以其迷人的色彩,天然的神韵成为元明清时期制瓷业的主流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清代从康熙时期开始大量生产黄釉瓷器,虽然也追求明代弘治时期的娇黄效果,但色泽要比弘治时期的黄釉偏深。在中国陶瓷史上,釉的发明和使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只有皇家才能使用,民窑不许生产。黄色在明清时期被认为是最尊贵的颜色,因此黄釉成为被控制最严格的一种釉色。在釉中掺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在不同的温度中,釉便能呈现出不同的色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