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戏称是“收荒匠”
一走进陈志强家的卧室,映入眼帘的就是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泛黄报纸
2005年,陈志强到哈尔滨和当地的集报爱好者交流,无意中看见了这张“宝贝”,就想收藏,但费尽口舌,对方都不肯松口。无奈之下,陈志强只得拿出自己收藏的好几份看家报纸,“连哄带骗”才把这张《人民日报》弄到手。去年5月,有人为这张报纸开出4万元的高价,都被他一口回绝。陈志强最看重的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当天的《人民日报》,保存得完好如初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他扩大了自己的收藏领域,报刊、纪念章、旅游门票、老照片、钱币、粮票、书画、古玩、烟标……只要能想到的东西,陈志强都有所涉猎。1985年,陈志强离开了化工厂,进入岷山饭店,担任饭店内部刊物《岷山雪》的编辑。陈志强的收藏之路,要从1966年说起。那时还在读书的他看了不少报纸,养成了剪报的习惯,并慢慢开始收藏各种类型的报刊
1970年毕业后,21岁的陈志强被分配到四川省化工厂,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人。陈志强是金堂人,出生于1949年,和新中国同岁。从成都市三十七中毕业后,他到崇州当了两年多的知青,并开始慢慢喜欢上文学创作,后来,他又考上电大
只是,家人对他痴心于收藏的做法并不是很赞同,但想着老人能借此消磨时间,也就顺其自然了。退休后,他更是一门心思扎进收藏圈子里,每天都要出门和藏友交流,有好的收获,会兴奋地和家人交流。在付婉秋的印象里,陈志强对收藏简直就是废寝忘食,很少顾家,也从不做家务
44年收藏两万份报纸
年轻时,陈志强就用笔名“白帆”给各大报刊投稿,累计发表了七百多篇文章。”付婉秋讲,她对陈志强的藏品一窍不通,想着这都是老伴留下的最后的东西,她还是会好好归类整理一下。“他去世前就给我说,他死后就把这些藏品烧了
为了淘到好东西,他经常跑到全国各地,跟收藏爱好者交换藏品:北京的潘家园、天津的城隍庙、成都的送仙桥,都是他经常淘宝的地方。几十年来,他究竟在藏品上花了多少钱,家人已无从统计
44年来,陈志强收藏了一千多种两万份报纸、五百多枚纪念章、五千多种门票。成都市收藏家协会藏友俱乐部的严映全表示,陈志强收藏的报纸门类之多,范围之广,在成都集报界也是数一数二的
陈志强还参加了各种协会,对各种社会活动也很热心,并多次获得获省、市藏品展览的优秀奖。老伴说“十处打锣九处有他”,“就是不顾身体,一天在外到处跑,”言语中有些埋怨
而在家人心里,他却是个“收荒匠”,卧室里放的都是一堆堆杂乱无章的报纸、门票、纪念章,痴心于藏品而顾不上家庭。在朋友眼中,他是成都收藏界乃至文化界的名人,用44年时间收藏了一千多种两万份各类报纸,其中有1949年开国大典当天的《人民日报》
”老伴付婉秋这样评价道,陈志强从来不去整理自己的藏品,只要一有新的藏品,总是拿回家来随手一扔。“他哪算啥子收藏家嘛,简直就是个收荒匠
他就是成都市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市作协会员陈志强。25日凌晨4时许,陈老因病去世,走完了自己60年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