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保护 / 麦穗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麦穗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分布区域:甘肃、青海

为害作物:小麦、大麦、青稞和芨芨草、冰草等杂草

卵多产在小麦第一小颖内侧或子房上,一般卵以块状产下,用胶质物粘合在一起,每块有卵7~30余粒,卵期13天左右。发病特点:麦穗夜蛾每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田间和芨芨草墩下越冬。蛹期1.5~2个月,羽化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成虫日伏夜出,取食小麦花粉。4月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下至5月中旬幼虫在土表作茧化蛹。小麦收获后,幼虫转移到土表层内,并可在麦捆下继续取食,9月中旬后陆续在土中作土室越冬。幼虫7龄,初孵幼虫取食花器与子房,个别有为害颖壳内壁表皮层,一般l~2头或8~9头群集在-粒麦种为害,2龄后即在籽粒内食害,4龄进入暴食期,将小麦旗叶吐丝缀连成筒状,白日潜伏其中,日落后出来取食麦粒,仅残留种胚,天亮前停食,每头幼虫可食害小麦30粒左右,幼虫为害期平均2~2.5个月

防治方法:

中文名称:麦穗夜蛾

(2)化学防治用80%敌敌畏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1-000~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每亩用药液75公斤

初孵幼虫在麦穗的花器及子房内为害,2龄后在籽粒内取食,4龄后将小麦旗叶吐丝缀连卷成筒状,潜伏其中,日落后出来为害麦粒,仅残留种胚,致使小麦不能正常生长和结实。为害症状:麦穗夜蛾以幼虫为害

分类属性:鳞翅目,夜蛾科

幼虫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6毫米,头部深黄褐色,中央有1深褐色八字纹。卵圆球形,初产乳白色后变灰黄色,卵面第-层有菊花形纹,第二层不规则形。蛹黄褐色至棕红色,长18-20毫米。前翅基剑纹黑色,环状纹和肾状纹银灰色,外缘有7个小黑点,并密生缘毛。背线白色。形态特征:成虫灰褐色,体长工6一19毫米,翅展40~42毫米

拉丁学名:Apameasordens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3/52441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