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行情 / 散落异乡的海底珍瓷———Sten与“克拉克”瓷的传奇

散落异乡的海底珍瓷———Sten与“克拉克”瓷的传奇

外销瓷器大致分两类:其一是历朝皇帝对于各国入觐使节的赐与,应该均系官窑器类,这是小部分。走进他的博物馆,我为眼前的场面所惊叹,楼上楼下巨大的房间里,几十排木架上,摆满了青花瓷器,总数应以数万计,地板上成堆的麻袋里,也都是瓷器的碎片,还有海底伴随着瓷器一起打捞上来的各种贝壳和海洋生物的残骸,庞大的场面,令人惊叹。中国的外销瓷生产至少始自唐代,著名的唐三彩中的许多器形和纹饰都带有鲜明浓厚的阿拉伯民族文化的色彩,这在传统的中国瓷器中是很少见的。元代青花主要销往西亚和中东。克拉克瓷,主要是中国明朝万历年间生产的外销青花瓷,有盘、碗、瓶、军持等,其中盘的数量最多,最具代表性。S ten所打捞的9艘沉船中,包括了各个时期的外销瓷品种,但其中最为出色的,是一批来自中国明朝海船“万历号”的青花瓷,即专业术语中经常提到的“克拉克”瓷。当时,荷兰人对葡萄牙远航东方的货船称作“克拉克”,荷兰语中是“葡萄牙战舰”的意思。)商船上的铁炮,用来确保商旅安全的武器,当时满船装运的瓷器是贵重商品,靠它们保驾护航。盘的口径一般40-50厘米,装饰图案独具风格。这些大量销往东南亚和欧洲市场的瓷器除了江西景德镇产品之外,还有广东潮安、浦城大口和福建永春(即德化)及沿海地方生产的传统产品,其中最普遍的品种是餐具、茶具、咖啡具。这个人就是S ten S jo s trand,一位对于水下考古和中国古代陶瓷兴趣浓厚的瑞典人,曾在马来西亚从事海洋工程设计,1993年开始接触海上考古,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十几年来,通过艰苦努力,使9艘沉船重现世间,大批的中国古瓷,堆满了他在小镇上租用的二层小楼,构成了一家小型私人博物馆。克拉克瓷:散落异乡的海底珍瓷S ten指着墙角水箱里浸泡着的两座大铁炮对我们说:“这就是‘万历号’(‘万历号’是S ten为这艘海船所起的名字,因为船上的瓷器均为万历年间生产。来自古中国的外销瓷S ten告诉我们,这些瓷器,最初都是来自遥远的中国,它们是古代中国销往世界的贸易产品,是外销瓷。在国内,虽然也偶然见到明万历时期的克拉克瓷,但大多是在烧窑时发生窑裂后被处理的产品,属于生产不合格“出口转内销”的产品,像这样规模庞大、质量优良的克拉克瓷产品,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明清时期,中国外销瓷则大量销往欧洲及东南亚和日本。说起克拉克瓷,还有一段故事,公元1603年,荷兰武装船队在马六甲海峡截获了一艘葡萄牙大帆船,该船装载中国瓷器将近60吨,约10万件。”然后又指着另一边的瓷器说:“那些都是‘万历号’上的瓷器。它们的器形、尺寸、图案,往往中西合流,多静物画、山水、人物、西洋故事和圣经内容等。走进S ten的私人博物馆真正见到那些几百年前中国瓷器的地点是马来西亚靠南中国海岸边的一个小镇,镇上散落着适宜热带生活的木屋、一些殖民风格和非殖民风格的建筑,一间门口贴着“恭喜发财”四个大字的路边餐馆,巨大的风扇在天花板上缓慢地旋转,一群马来人和华人围坐在油腻的木桌边乱哄哄地吃饭,在他们中间,只有一个洋人,特别引人注目,他高大瘦削,胡子花白,眼珠碧蓝,闪亮的目光横扫过来,闪现出独断的神态,他声音洪亮,滔滔不绝,脸上永远洋溢着豪迈和自信的模样,仿佛他认为用这种方式,可以更容易让人们相信,他是这桌食客的主角和话题的中心。我第一次听到关于“海捞瓷”的故事的情景至今难忘,那是在2005年5月的马来西亚,“双塔之城”吉隆坡的夜色灯光阑珊,空气里含着热带城市独有的潮咸味道,在从机场出来的路上,我们的朋友纪先生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一位我们将去西马海滨小镇寻访的传奇人物———十余年来打捞了无数海底中国古代沉船瓷器的西方人———S ten先生的经历和故事,那些伴随着沉船出水和无穷宝藏重见天日的关于历史和未来的种种想象,使得我对于“海捞瓷”的兴趣一下子浓厚起来。随着一系列纪念郑和航海活动的展开,当初被郑和船队以及他的后继者们带出国门,销往世界的中国古代陶瓷中的特殊品种“外销瓷”,开始悄然走俏,这些外销瓷中,尤以被从海底沉船中打捞出来的“海捞瓷”最为引起世人的关注,一批又一批曾被深埋海底的古代珍宝重见天日,引起了全世界的惊叹。其二是大量贸易经营输出的民窑器。当时的中国瓷器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欧洲十分畅销,处在社会上层的贵族已把优质的中国瓷器作为炫耀财富的象征。因而,在欧洲拍卖的这批中国瓷器被命名为“克拉克”瓷。次年,这批瓷器被运往阿姆斯特丹拍卖,轰动了整个欧洲。” 我随手拿起一件青花瓷盘,其明艳的色泽和优雅的图案很快吸引了我。宋元时期的青白釉瓷主要销往东南亚,龙泉青瓷销往日本、朝鲜、菲律宾、土耳其及欧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3/52662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