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保护 / 旱育水稻秧苗“断奶期”死亡原因与防治

旱育水稻秧苗“断奶期”死亡原因与防治

针对该病发生条件,发现水稻旱育秧苗断奶期有立枯死亡现象,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水稻旱育秧苗断奶期死亡,内因是此阶段水稻种子内储藏的养分已消耗殆尽,根系发育又尚不完善,对外界不良环境与气候条件抵抗能力最弱,外因则是持续低温导致秧苗根系遭到破坏

若此期低温持续时期长、强度大,则苗呈慢性“黄枯”;若低温持续时期短,秧苗虽未死亡,但暴晴之后,若在高温时突然从两端揭膜通风,秧床内温度仍然很高,湿度却迅速下降,秧苗根系吸水远供不上叶片蒸发失水,常因水分入不敷出,代谢失调,导致急性“青枯”死苗。水稻旱育秧苗断奶期若恰遇低温侵袭,一是水稻秧苗各种代谢活动将受到抑制,生长发育受阻,抗病能力下降;二是水稻根内营养物质外渗加剧,会为土壤中各种病菌增殖与蔓延提供大量养料;三是低温(4–15℃)可削弱土壤中对腐霉病菌有抑制作用的其他微生物的活动,而对腐霉病菌的生长、繁殖仍较适宜,四是在旱育条件下土壤通透性良好,有利于好气性的腐霉菌活动与繁殖。无论慢性“黄枯”还是急性“青枯”死苗,秧苗死亡后都仍然直立不倒,因此统称“立枯”。遇此不良环境与气候条件,即使在水稻播种前对秧床已采取调酸、消毒等措施,水稻秧苗根系也会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只要提高苗床与空气湿度,就能迅速缓解死苗现象。待水稻秧苗新根发好(或三叶)后,再排干水进入湿润管理阶段。否则将苗床水尽量浇足。①灌水(或浇水)。若有灌水条件,及时灌水淹没床面

②施药。用“敌克松”、“旱秧灵”等兑水喷入旱育秧床,可缓解病害,提高秧苗素质

③保湿。严禁在低温暴晴后高温时突然揭膜通风,更不能只打开膜两头通风。可在膜面适当遮阳降温,或从膜四周开小缝通风降温,设法使秧床保持高湿环境,防止秧苗叶片脱水

由上可见,水稻旱育秧苗断奶期死亡,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苗床土壤中含有腐霉病菌源;二是低温及良好的通气(氧气充足)为腐霉病菌的大量繁殖与入侵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三是低温过后突然转晴,接膜通风后导致秧苗对水分供求失调

水稻旱育秧苗在“断奶期”(叶龄在两叶一心前后),经常出现死苗现象。整个病情来势迅猛,尤其以久雨暴晴后突然从两端揭膜通风的旱育秧床发病最为严重,极易导致秧苗在短时间内迅速呈“团块状”或“点片状”死亡。其典型症状为:发病苗首先心叶卷起、呈污绿色。病苗易拔起,拔起后可见根尖部甚至整个根系呈水渍状坏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3/52758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