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鼻烟是舶来品,当时中国并没有相应盛放和使用鼻烟的容器,而清朝皇室贵族又对此物尤其偏爱,于是,能工巧匠们开始使用各种珍贵材料制作精美的鼻烟壶。很快,鼻烟壶掀起了一股全民风潮,它不仅仅是一个鼻烟容器,更多的成为当时重要的社交工具,用来彰显主人的身份和品位
盈寸小壶有乾坤
“小众”变“蓝筹”
最近几年,“小而美”的鼻烟壶开始逐渐成为价量齐飞的收藏“蓝筹”
“作为瓷杂收藏的一个新热点,从近期鼻烟壶专项来看,无论拍品数量、质量和成交金额都呈现出曲线上升的趋势。”西泠拍卖文房杂件部相关负责人冯悦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今年春拍,西泠春拍文房杂件各专场呈拍数量达到60余件之多,囊括了不同材质、工艺,足见其市场热度
于是,大量精美的鼻烟壶因“失宠”流到了欧洲。过去,中国藏家对鼻烟壶不太重视,认为这只是雕虫小技,是没落的象征,无法与博大精深的书画和精美绝伦的瓷器玉器相提并论
2011年11月,他们收藏的乾隆御制玻璃画珐琅西洋仕女鼻烟壶,以2530万港元的高价拍出,创下鼻烟壶拍卖的世界纪录。目前,玛丽与庄智博夫妇共拥有1720件鼻烟壶藏品,总价值预估超过7000万美元,囊括了近三个世纪中国鼻烟壶的绝世珍品。说到鼻烟壶,藏家玛丽与庄智博(Mary and George Bloch)夫妇不得不提
恰在这时,民间鼻烟壶作坊应运而生,例如雕瓷烟壶高手王炳荣,著名内画艺人四大名家周乐元、马少宣、丁二仲、叶仲三等
后来,对工艺要求极高的内画壶出现了。所谓内画壶指的是用极细的毛笔在玻璃或水晶烟壶磨砂的内壁上反画的一种工艺,而绘画的题材包罗万象,人物、山水、花鸟等。起初,民间作坊所产的鼻烟壶造型较单调,装饰图案中主要侧重对历史人物、戏剧情节、市井风俗的描写和刻画。现在价值连城的精品鼻烟壶多数为内画鼻烟壶样式
作者 孙冰
在故宫博物院现存的2000余件鼻烟壶中,鼻烟壶的演变轨迹依稀可辨。到了咸丰、同治之后,官办作坊用贵重材料制作的鼻烟壶显著减少,多为玻璃、瓷制品。早期,清宫喜用珐琅、玉石、象牙等材质制作鼻烟壶,并在壶盖等包边装饰上镀金材质,极尽奢华
今天,鼻烟壶已经没有了什么实际的使用价值,“赏心悦目”成为了它的唯一功用。从清朝开始,鼻烟壶渐渐演变成集书画、雕刻、镶嵌、琢磨等工艺于一身的精美艺术品,于是,“东方鼻烟壶”反过来成为了大把西方藏家的心头大爱
在整个清代,上至帝王贵族,下至普通百姓,吸闻鼻烟甚是风行。明末清初,鼻烟渐渐从欧洲传入中国。鼻烟的制作工艺较现代烟丝来说复杂很多,需要将烟草研磨成末,再加入名贵药材和花卉进行提炼,因此,成品的鼻烟本身就有着极其多样化的烟味。所谓鼻烟,其实是一种烟草制品,相当于现在香烟中的烟丝,但无需燃烧
17世纪,盛行于欧洲的鼻烟开始传入中国,随之而来的还有丑陋简单的鼻烟壶。不久,精致的东方人开始尝试制作既美观又实用的鼻烟容器,就这样,鼻烟壶在东方大放异彩
“他们对鼻烟壶有过很深的研究,出过大量的著作,全世界优秀的鼻烟壶专著大部分都是西方人写的。”他说。据宁先生介绍,西方有庞大的鼻烟壶收藏组织,甚至“中国鼻烟壶协会”都是西方人成立的。“应该说今天真正好的鼻烟壶,绝大部分都在欧洲藏家的手里。”一位专程从国内到TEFAF(欧洲艺术和古董展览会)上购买鼻烟壶的中国藏家宁先生告诉 《中国经济周刊》
清代鼻烟壶按照材质可分为五大类:玻璃、金属(主要是铜胎画珐琅,数量较少)、玉石、瓷器以及其他材质的鼻烟壶。可以说,从康熙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鼻烟壶的那一刻开始,鼻烟壶就已经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的一个新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