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景观 / 如何进行农家乐建筑与景观改造

如何进行农家乐建筑与景观改造

千万不能把建筑与环境做成静的摆设,否则,也就偏离了发展农家乐的本意。都贴瓷砖固然不好,但完全不贴,也不见得就是好。农家乐的发展更加要强调以人为本,不仅仅是要重视外来游客的需求,同样要重视本地社区居民其发展和进步的需求

因此,一旦把握住乡土风情的核心本质,对于建筑与景观改造就可以做到因材施改、因势利导、游刃有余了。色彩方面也是一样,大海边上的房子未必要以淡蓝色为主色系,因为它虽然是海的颜色,但却不符合渔民的心理。看多了海的蓝色,更喜欢土黄色和石头的颜色,这是追求踏实和稳固的心理必然。很多时候,农家乐的整改更多的应是一种整理与梳理,而非推倒重来;要注重生活性,不能只讲整洁性和美观性。如农村生活用品(衣物、食品)的晾晒、滨海村落的彩色晴雨篷等应予恰当保留

因此,所有的农家乐建筑与景观改造均要围绕这个核心而展开,需要深刻地把握其所依托的小区域特色文化,全局谋划,做好空间布局的科学规划和社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尤其是对某些历史遗留建筑的保护和修缮,而不仅仅是只局限于一家一户的改造与提升。第一,农家乐旅游的改造和提升,要以打造一种地域性品牌为核心。只有突出这个灵魂,才能持续发展,更有助于以后的整合营销,提升分散的农家乐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例如法国的葡萄酒庄旅游,杭州的梅坞茶村旅游,这种地域性品牌是整个农家乐旅游片区的灵魂,往往是农家乐片区主导性农业产业的核心体现。否则,可能局部的“装修单元”是精品,但却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难以形成整体的旅游氛围。先做好大环境,定准主旋律,再针对分散的农户分门别类的指导。在这样的指导原则下,一个农家乐片区内各农户间也才有可能形成有效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形成旅游业和主导农业产业的两条发展主线协调互动发展

有些建筑本身具有四五十年代生产大队时期的感觉,也可以因势利导地改成人民公社时期主题的农家乐,成为具有主题文化性和卖点的农家乐。多则思变,总吃一道菜也有厌烦的时候。对于农家乐建筑风格方面的改造,首先要全面衡量已有建筑的特点,尊重并充分利用已有建筑,做完善和提高工作,千万不能无视已有建筑的特点,按照心中固有的模式和理解去套,并不见得就非要千篇一律的中式徽派建筑风格

农家乐旅游只有发展成片,串联成线,才具有竞争力。农家乐旅游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类型,具有不同于乡村旅游其他表现形式的独特发展规律,可简单概括为:对乡村社区环境的高度依托性、经营的个体性与分散性、农业生产与旅游发展的互相促进性。但相对于如休闲农庄,现代观光农业等等大体量的、游憩活动主题性更加明确的、游憩空间相对更加封闭的乡村旅游其他表现形式,农家乐旅游人为的加工与改造要相对适度,应根据农家乐自身的独特发展规律,来决定农家乐建筑与景观改造的基本原则。对于农家乐而言,游客消费的更多是一种原生态的环境,其周围要具有乡村意象、乡土特色,否则就仅仅是住房或是餐馆的性质,不能成为农家乐。当然原生态并不是完全不要人为加工

恰当的做法应以环境地貌类型来选择示范案例,如针对水乡农居、茶园、水库、竹林、北方平原、果园、渔村等等,这样可以更具典型引导性。很多情况下,一些地区以县市为单位来选择案例进行精品改造示范,往往失去其典型性和指导性。建筑景观与特色的形成源于环境,而县市仅是一种行政单元(仅可能会是文化单元,如少数民族聚集地),是无法以此来全面而唯一地区分建筑景观特色

这就如同做室内装修,用一整套自成体系的文化符号或艺术概念来包装,就会显得相对和谐,而如果符号间不统一,就会让人觉得凌乱,混淆主题。浙江德清莫干山脚下的山玖坞农家乐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真正打造成为农家乐旅游精品,既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又通过文化符号的提炼、放大、点缀,让住客感触深度体验,从而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好,真正成为农家乐精品,每晚住宿收费高达500元。具体到一个门把手、一盏路灯、一个指示牌、一个垃圾箱、一个餐桌、一副餐具,都可能成为文化的符号、形象的体现、现实的旅游商品。具体到实践中,应该针对具体的区域,先刻画出地域文化的主脉络,通过进一步的概念化,归纳出成系统性的文化符号,再将这些符号演绎到具体的建筑与景观改造工作中。在追求精细化的时代,很多情况下就是要用做室内装修的态度来做室外环境的整治。第三,农家乐的改造要从细节着手,画龙点睛,重点突出体现地域性特征的文化符号。概括起来,这要做到“生活符号艺术化,文化符号系统化,形象符号商品化,商品符号产业化”,使整个符号系统有活力,有品位,成体系,可延展

基于这个观点,真正有活力的恰恰是当前鲜活的生活与农事生产场景,体现出来的乡土文脉和生活气息,以及一种对乡土文化的认知。农家乐是应人们回归的心理需求而产生的产品,一定要有传统的农家生活气息。否则,在城市里再建一个乡村,会不会也有同样的吸引力?在这一点,国外已给予相当多的关注,尤其是针对一些少数民族的表演和手工艺品等特种旅游的实证研究,都十分强调原生态的、真实的体验,重点是让游客得到不同于城市旅游的差异化体验。在信息化时代,体验的真实性愈发显得重要。第二,农家乐旅游的体验本质是“正在进行中的乡土风情”,尤要提供真实的乡土体验,而非再造一个乡土剧场。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生活气息和乡土风情不是人为造出来的,而是一种自然的、潜移默化地体现,通过一些符号、材质、空间、环境来形成综合的印象(如庭院、土墙、竹篱、晾晒物、四季瓜果棚、堆放有序的柴堆……),串联其中的就是农家乐的广大业主。刻意的、人为的农家乐产品,慢慢地会被游客所放弃,也难以见容于众多农家乐业主

有些地区尤其是南方产竹地区使用大面积的竹木外包墙面的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一则不耐久,二则也未必美观。同样的,农家乐建筑改造不可大面积大动干戈,用材要考虑耐久性。农家乐的环境和卫生要比建筑更重要,花过多的精力和资金改造建筑往往是不适合的,忽视了对农家乐经营效益的考虑。不能因一味地追求建筑风格的协调和美观而花上很多的资金去改造,要因地制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4/78732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