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有翅孤雌蚜,体长l.6~l.8毫米,卵形,黄绿或黑绿色,复眼红褐色,触角6节比身体短;无翅孤雌蚜,体长1.8—2.2毫米,长卵形,淡绿或深绿色,上浮一层白色粉状物,复眼红褐色,触角6节,为体长的l/3
中文名称:玉米蚜
(2)拔除中心芽株的雄穗,减少虫量;
边吸取玉米汁液,边排泄大量蜜露,覆盖叶面上的蜜露影响光合作用,易引起霉菌寄生,被害植株长势衰弱,发育不良,产量下降。为害症状:玉米蚜在玉米苗期群集在心叶内,刺吸为害。随着植株生长集中在新生的叶片为害。孕穗期多密集在剑叶内和叶鞘上为害
常用药剂:乐果氧化乐果抗蚜威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
分布区域: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中南、西南等地
中文别名:腻虫
(1)施颗粒剂用40%乐果50毫升,对水0.5公斤,拌15公斤砂土,每亩株撒1克。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亩6~10克,对水60~75公斤喷雾,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毫升,加水50~75公斤。每亩用药液75公斤
玉米蚜在平均气温70℃以上,即可繁殖为害,旬均温23℃,相对湿度85%左右最适生存。玉米蚜天敌种类有蜘蛛类、瓢虫类、食蚜蝇、草蛉、蚜茧蜂,步行甲及蚜霉菌等。暴雨会被冲刷,有一定抑制作用。天敌数量大时可以抑制其数量增长。发病特点:玉米蚜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20代左右,冬季以成、若蚜在大麦心叶里越冬,翌春3、4月间开始活动为害,在4、5月麦子进入黄熟后,产生大量翅蚜迁往春玉米、高梁、二熟早稻及三熟制秧田和寄主杂草上繁殖为害。在寄主作物上进行孤雌生殖,虫口数量增加较快,当玉米抽雄后扩散至雄穗为害,尤其在扬花期,气温适宜,繁殖更快,为玉米蚜为害盛期。玉米进入乳熟期,又产生大量有翅蚜迁至迟熟玉米、秋玉米及晚熟高粱上,10—11月玉米黄熟又产生大量有翅蚜迁回麦田和附近的杂草寄主上繁殖为害后越冬
流行动态:
(1)铲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
为害作物:玉米高粱大麦水稻田粟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拉丁学名:Rhopalosiphumma idis(Fitch)
分类属性:同翅目,蚜科
2.化学防治
英文名称:Cornleafaph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