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行情 / 马未都传奇:”玩”出来的中国第一私立博物馆

马未都传奇:”玩”出来的中国第一私立博物馆

“不是我本事大,不过见的东西多了,这种缩腰盖碗只乾隆时才有。”50岁的马未都坐在“观复”博物馆馆长办公室的太师椅上

当时农民排长队去卖文物,国家又拼命压价,马未都就是在这种根本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喜好而好上古玩的。如果光想着赚钱,今天我恐怕也进了财富排行榜了。”。“没别的,我就是喜欢‘玩’。要知道,当时10块钱一只的碗,现在起码能卖个四五万

但有件事让马未都难过至今:有一女青年,参观完博物馆里精心摆设的明清家具后说了句:“这些烂椅子有什么好看的,还不如店里的电镀椅子呢。”他在边上听着,半天没缓过劲来

马未都当时在出版社,手里常攥着稿费,每天上班前总要先去那儿转一转。上世纪80年代初的北京国营文物收购点,每天早晨门没开,就有许多农民推着自行车,车把上挂着老瓷器在那等着,排队的人足有一里路长。见着什么喜爱的,就省包烟钱买下来。一只康雍乾三代的官窑碗才10元钱

形容他传奇色彩的经典是,他的一只以5000元从琉璃厂小摊买进的鼻烟壶,在香港以6万港元成交。“马未都看好什么什么就涨。”这几乎是玩家中间不成文的“定律”

甚至有人讥笑他“玩物丧志”。他淘到一样喜欢的瓷器,回到单位就拿出来让同事欣赏。别人一听是花10多块钱买的,都笑他当了冤大头。但让马未都苦恼的不是东西看走了眼,而是找不到知音

一个澳大利亚人用报纸包着件瓷器,来找马未都鉴定。还没等那人打开包,马未都用手一摸便说:“是件缩腰盖碗,乾隆时候的。”老外愣住了,支吾了半天憋出句:“你,你怎么这么大本事?”

如今,马未都是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成了中国古玩收藏圈子里如雷贯耳的人物

,整齐的寸头已见白茬儿,微微笑的眯缝眼,透着股沉稳劲。一身中式排扣夹袄,与周围摆放的明清家具相得益彰

有一次,他买下一件农民的瓷器后,见那人一副落魄样,就请回家做饭招待。刚才卖给您的瓷器是假的。”说完撒腿就跑了。那人吃饱后特别激动,说:“您对我太好了,这是我离家后吃的最好的一顿饭,酒有点喝多了,实在不好意思骗您。“我也上过不少当。”马未都笑着说

“这些古董会变成一种力量,会改变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现状。”他把手一挥,“你别笑,早晚我得把这段话刻在我那博物馆的影壁上。” (实习生 林天宏)。马未都说,他不会把博物馆留给子孙,而要把它完整地留给社会

随后,他和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颇有影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很是火了一阵。1981年,《中国青年报》用一个整版发表了他的小说《今夜月儿圆》,马未都不仅因此收到了“一麻袋的来信”,还被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领导看上,成为《青年文学》的编辑。马未都早年下过乡,插过队,回城后又当了几年机床工,业余时间写写小说

“我祖上既没人写字,也没人玩古物,我这就叫旱地拔葱。”马未都颇为得意地说

时间长了,陶瓷、古家具、玉器、古玩……藏品很有点规模了,他就想建个博物馆,以便和其他古玩爱好者更好地交流。做了10年编辑,马未都觉得“写字太累”,“文坛太浮躁”,于是,辞了出版社的工作,把主要精力投入收藏

8年来,博物馆举办了10多次大型展览,接待了数以万计慕名而来的参观者。1997年1月18日,马未都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正式开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家私立博物馆。一个工作人员说:“马总一有空就叉手站在门口,乐呵呵地和人说话,遇见知己,说上三四个钟头是常事。”。“观”,就是看;“复”,就是一遍又一遍

这社会,不一样啦。”马未都摇了摇头感慨道。“当时我拿着瓷器找谁谁都不理我,说我是傻帽儿。现在全国各地天天有人拿着瓷器找我鉴定

最初,他“玩”瓷器,买回家躺在被窝里,一宿一宿地摸着看。一是“养眼”,享受“和古人神交的滋味”;二是“琢磨”,熟悉不同年代不同窑址不同工艺的瓷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5/78757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