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的价格也一路上扬。一本上品“小人书”从几十年前的几角钱炒到过万元。一件元青花瓷器,动辄以数百万或上千万元成交。可是在一夜暴富的收藏神话背后,文物市场也不乏陷阱,一不小心就会踏空。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如今瓷器、玉器、铜器、书画到家具、邮票、钱币、钟表、照相机、老照片,纷纷进入了收藏者的视野。2005年7月,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在英国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2.35亿元人民币成交,成为亚洲艺术品中的天字第一价,也刷新了中国瓷器及中国工艺品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收藏界也不断传说着一夜暴富的神话,这些神话吸引着更多的爱好者加入收藏大军
收藏是当今理财的一大途径。但市场有陷阱,业内人士提醒,收藏要有三戒:一戒冲动,二戒侥幸,三戒轻信
其二是利用原书、画本身作假,多采取挖、刮、改、添款印,或以拆配、割裂等手段将原作改头换面,将不出名的作者的落款、印章剜去,补上伪造的名人落款和印章,冒充名家作品鱼目混珠,牟取暴利。书画作伪的方法基本可归结两大类:其一是完全作假,即运用勾、填、临、摹等手段,多依名家原本,按其笔法、构图特点进行“创作”。此类方法因经常露出作伪者的笔意风格,破绽较为明显。一名广东古董商人透露,目前书画造假者还“开发”出大量耸人听闻的技术,如将字画挂在墙上,墙底放置一口装满王老吉凉茶的大锅,燃火熏煮,用凉茶蒸发的气体将字画熏黄,令宣纸和颜料松脆变质,加速陈化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
瓷器收藏以人物绘画为最好,人物中又以婴戏图最为昂贵。一些古瓷器表面釉层脱落,将它表层釉刮去后,在老胎上重新绘画,很多经验老到的收藏家都会被蒙住。如果在旧胎上绘出这样的图案,一个旧瓶子身价立即翻了成百上千倍。三是老胎新画
有的人手上拿着假货,嘴。文物市场充满了形形色色的故事,不少故事是诱人掉入陷阱的迷魂药
一是镶嵌法。做成一个新器物,用老皮刻出和老青铜器一样的花纹贴到新器上去,做的大部分是高浮雕作品。青铜器作假主要有四种方法。2007年12月,传得沸沸扬扬的北京皇朝•诚铭国际拍卖公司推出的4件被宣传为“国宝级文物”的拍卖品,突然被北京市文物局紧急叫停,因为其中3件是赝品,第4件青铜器四羊方壶是拼接而成的,其底座真假待定,壶身是赝品。一件老的器物,上面没有纹饰,后来刻上了花,而且雕刻细致入微。三是新胎贴老皮法。在市场上,器型古怪的东西一定要注意,有可能就是一些残器拼凑起来的。二是后刻花法。将新做的青铜器用酸做旧,再用从老器物上刮下的老锈镶嵌在铜器上。青铜器作假有很多的流派,“苏州造”、“潍县造”、“西安造”和“北京造”可算得上仿造青铜器的几个主要大本营。这4件拍品,据说由台湾中华文物学会从两位台湾收藏家手中征得,是抗日战争后从大陆流转到台湾的。比如,用下半部分做成一个鬲;把盆子改成爵等。四是残器凑整器法。皇朝公司对4件拍品进行了广泛宣传,称4件拍品为回流“国宝”,估价高达7000万元人民币,而现在却被鉴定为假货
二是新瓷老底。早在2000年,北京某拍卖公司以275万元拍出的“元代”蓝釉白龙梅瓶,就是典型的老底接新瓷。底足与器身经过精细打磨严丝合缝,然后使用高强度的粘合剂将底足与器身牢牢粘接在一起,在结合部打上腻子,腻子完全干透之后,用喷枪喷釉。造假者先从破损或者不具备很高经济价值的旧瓷器上将旧底切割下来,再根据圈足大小配制一个新器身
一般收藏者看到锔子是老的,就推断瓷器的年代也是老的,上了仿制者的当。主要手段,一是新瓷老锔。文物收藏界第一次发现这种手法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件青花瓷瓶被认定为元代器具,在国外拍出300万元人民币。故宫博物院陶瓷组杨静荣副研究员说:“当时专家看到锔钉是元代的,便认为这个瓶子的朝代没有问题,后来,经过探访,才发现仿制者的这种手法。”。瓷器造假是最常见的。把新制的瓷器打碎,用古代的锔子将碎片连接在一起
若新玉仿旧,雕好纹饰后再到安徽蚌埠去做“皮”,即根据雕好的花纹做旧,能做各种沁色。有专门在陕西负责购材料的,有专门在浙江负责加工的。玉器造假最为猖獗,且造假人结伙成帮,形成了一条龙式的造假过程
玉器可分为熟坑玉和生坑玉两种。历经几百年乃至数千年,由许多代人把玩过的玉叫做熟坑玉,价值也较高,是收藏的上品。例如用水把玉器的棱角冲圆滑,用化学物质画到玉器的纹路上使它显得古色古香。于是,有人便千方百计把刚刚琢制的玉器“做”得很旧。造假玉的最后环节是销售,这些人在广州、北京、上海、郑州等国内各大古玩市场都有专柜。你需要什么年代,什么样的古玉,他们都能满足,可在全国调货,做到了“以销定产”。由于不少玉器会在传世过程中出现像血纹一样的纹理,叫做玉沁,有些人便把玉器缝进羊肚子或者缝进狗的后腿肌肉中,过几年再取出,血纹进入玉中,这种玉叫做羊玉或狗玉
造假故事形形色色
造假手段翻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