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中国古家具上常用的各种木材的传统名称、直观形态继辨认常识介绍如下:。凡述及木质时,多运用植物分类学名称及其外文名称。可以想见,一位中国古典家具的收藏者,当地要对意见旧家具的材质作出判断时,必然要细辩其色泽、纹理、重量等,并迅速将其归入相应的传统商业名称中,及时作出判断。因此,在古家具鉴定方面最简便可行的还是古人留下的以直觉为基础的商用术语。当今各种与估计据有关的著述中。其实,近代西方人以植物学为基础的家具用材名称,与古人秉传下来的以直观性、感受性为基础,在物资流通中逐渐形成并沿用至今的商业名称并不合拍,致使二者之间的关系只能处于“待考”状态
苏州人常称花梨为:“香红木”,因其剖切时会出香味,而老红木则出酸味。花梨的鉴别要点是它没有黒髓线,无鱼肉纹,不细腻,鬃眼较粗短,少油腻感。细辩其比例,做工多似是而非,即猛一看挺像明式,细一看味又不对,即可断其为民国仿品。偶有明式样子的也是民国仿明的作品,明式韵味较差。花梨木制作的家具多为晚清样式
黄花梨家具遇阴雨天会发出阵阵幽香,用利刃切削或燃其木屑则有浓郁的芳香。而易与其相混的浅色红木则不但没有香味,反而有酸味。黄花梨较轻,而红木则较重。老家具行中还有“老花梨”之说,其实这只是旧商人为求卖高价所创造的异名,它是指形态近似黄花梨的普通花梨
黄花梨自唐代即有记载,原称“花梨”,古又有“花榈”、“花狸”之称。俗语“人分三六九等,木有花梨紫檀”中的
“油香”较“降香”色中、质轻、香味大,光线照射下有木变石般的条斑闪动,含油脂较多,无黒髓线,外观常与浅色红木相混。黄花梨色彩鲜艳,纹理清晰美观,主要产自海南、越南一代,大致分“油香”、“降香”两种。“降香”色浅质重,常有鱼肉纹似的“人”字形排列鬃眼,黒髓线多,鬼脸多,香味小,外观易与新红木混
由于政治、经济、交通诸方面原因,历史上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常会用不同种类的木材制作家具。也就是说,一些古家具所用的材种,会直接反映出该家具的产地和年代,这是鉴别古家具文物价值的重要依据。学会辨别木质,是家具收藏爱好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
木质本身的自然美。在明式家具传世品中,黄花梨家具占了大多数,清代中期以后,黄花梨家具极为罕见
20实际初,中国古典家具日益为世人所瞩目,大量珍惜的古家具外流。为此,早在20世纪50年代,政府有关部门就制订了“五种木料所制的家具不准出口”的保护政策,即紫檀、黄花梨、鸡翅、铁力、乌木等五种珍惜木种所做的家具不准出口。据此原则,大量明至清前期的优秀家具有效地被保留在国内。因为面对存世数量极大的各代传世古家具及其华彩纷呈的各路款式,在我国古家具学科尚欠发达的时期,一般人很难做到仅从外形上判其高下。这种“五木法则”在当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如有宋元风格的漆木家具,明代用楠木、柏木、榉木等制作的优秀家具流失海外者不计其数。但由于此原则过于简单,又使大量非五木的有珍贵文物价值的古家具流出海外
花梨即是。性间好。清晚期进口新花梨后,才有黄花梨和花梨之别。汤陈藏器《本草拾遗》载:“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可见,我国早在唐代即已用黄花梨制作器物
草花梨是普通花梨里最差的一种,鬃眼大而松散,毫无油性光泽,质轻无花,美感极差。家具式样多为民国造型
黄花梨
花梨
鉴于黄花梨的木质特点,明清两代匠师在制器时,充分加以利用和发挥,一般采用通体光素,不加雕饰的做法,以便突出
另外,再这种只为木质定高下的简易法则的误导之下,许多人堕入了拜物的误区,认为唯有五木所制的家具才高档,遇到意见年代和艺术均较差的五木家具,也会有激动不已,爱抚摩挲。作为中国古家具主体的非“五木”家具则一概被视为“柴木”,而遭到烂修贱卖,学术界极少开展研究,是在令人心痛。对木质的崇拜感情,大大影响了一些收藏者对整体造型评品的能力
草花梨
花梨鬃眼排列疏散,个体短粗,常呈长圆点状,似缩小的大米粒。其木幅宽、易加工、油性小、无鬼脸、少花纹,但也会有较浅的条状花斑。花梨是自清晚期始,至今一直在进口使用的一种木料。新剖面颜色艳红,略有香气。其比重近似黄花梨,但外观不如黄花梨致密光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