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旧藏紫砂无款器居多,有关人名款的紫砂壶有一部分为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六十年代调拨或新收,作品是否为署款本人所做,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御用紫砂文房清供
紫砂花盆
并不是越花饰越好,档案常看到雍正传旨“做文雅为好”的要求。宜兴紫砂精光内蕴,含蓄温雅,符合雍正以雅为美的审美趣味,雍正朝开始制作紫砂御用文房,乾隆时期继续生产,不仅有笔筒、砚台、水丞更扩展到香熏、花插、花觚、壁瓶等文房陈设。明末书斋陈设特别流行,《遵生八笺》曾记述书斋的文房陈设“斋中长桌一、古砚一、旧古铜水注一、旧窑笔格一、斑竹笔筒一、旧窑笔洗一、糊斗一、水中丞一、铜石镇纸一。”清代宫廷文房用具,大多出自内廷样式制作,一部分是出于内廷造办处制作,一部分是交由地方按内廷式样制作,也有地方巡抚官员按年例进贡的方物。相传紫砂文房始于明,为民间文人即兴而制,可能由于比较粗糙没有进入宫廷。清代前期紫砂已经提炼的相当精纯但仍不失素朴的天然之美。明清皇室十分讲究文房用品,故宫有各种材质的文房用品十几万件。雍正宫廷用器特别崇尚淡雅,讲究品位,以“雅”为上,宫廷工艺美术的最高境界就是“雅”。类别除常见的笔、墨、纸、砚以外还包括水丞、水注、笔洗、砚滴、臂格、镇纸、墨床等甚至延伸至与书斋关联的所有案头陈设、文玩清供
略有剥蚀处可见砂胎泥质精细。乾隆紫砂澄泥砚是用山西澄泥和宜兴澄泥合制而成。在乾隆造办处档案中有这样的记载,“乾隆四十四年七月,澄泥砚二方,加用宜兴澄泥三成,烧造砚二方,其澄泥砚交苏州全德,将所传做之澄泥砚,俱照加宜兴澄泥三成之法烧造。澄泥砚其未用玉字三块交如意馆收贮,钦此”。雍正紫砂金漆云蝠砚,图 版111 清雍正 宜兴窑紫砂金漆云蝠砚 直径21.6厘米 质地细腻,成色古雅,设计巧妙。此砚注重装饰,描金彩绘极具匠心。从中得知,乾隆时期使用宜兴澄泥原料的砚品,深受皇帝的喜爱,成为朱批用砚。清代宫廷造办处设有“砚作”,是专门承做御用砚品的机构,其建立的时间应为清代康熙时期,据档案记载:康熙二十九年宫廷设有养心殿造办处,其作坊林立,分工明细,各种手工制作及书画、刻石、书籍编辑等项均由宫廷各作承办制作,康熙四十四年奏准武英殿造办处“砚作”改归养心殿。其中砚作专门承做御用砚品外,紫砂砚品明代已有,专司负责,制作管理有秩。宜兴澄泥,即紫砂加澄泥
这些花盆大部分留有水渍印迹,是经年使用的实用器皿。故宫旧藏的花盆以清代前期者居多,形制多样,大小不一,有圆形、椭圆、四方、长方、三角、三折、树桩等不同造型,其中最大的是乾隆蓝釉彩缠枝花卉圆花盆,电子图173 清乾隆 宜兴窑蓝釉加彩缠枝莲大花盆 高48厘米形体硕大,制作精良,是专门为宫廷栽种盆景特制的实用器,外界很少看到。许多紫砂花盆一直在宫中各处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渐入库收贮
名人款宜兴紫砂壶
宜兴紫砂花盆有良好的透气性,栽种盆景不存水、不烂根,成为盆栽艺术的首选。明、清宫廷观赏盆景极为流行,特别是清代宫廷,十分注重利用花卉盆景装饰殿堂居室,美化生活环境。进入宫廷的时间根据旧藏实物分析应不晚于清雍正年间(公元1723年)。中国古代栽种盆景的历史渊远流长,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了盆栽植物,唐宋时期渐成时尚。现在日本有遗存至今的乾隆、嘉庆年间制作的宜兴紫砂花盆,被盆栽界称为“古渡盆”视为奇珍异宝。乾隆制作的蓝釉加彩缠枝莲大花盆时的制作达到鼎盛阶段,不仅进呈宫廷,而且东传日本。宜兴紫砂花盆的制作起始年代,根据2000年浙江金坛出土的花口花盆来看应不晚于明万历年间
故宫现存7套茶籝,分别由名贵的紫檀木、黄花梨、红木、瘿子木等做框架,为目前全世界所仅有。顾名思义,茶籝是盛装茶具的筐笼或提匣,故宫现存几套茶籝具有浓郁宫廷特色。乾隆饮茶离不开宜兴紫砂茶具,为随身携带紫砂茶具,特制与之配套的茶籝,乾隆茶籝是专用于盛装紫砂茶器的,因为茶籝的格版上有挖好的圆形、六方孔洞或凹槽,紫砂茗壶和茶叶罐放上去正好严丝合缝,所有瓷质茶壶和茶叶罐由于尺寸不和根本卡不住。与茶籝配套的还有的煮茶用器,形制摹拟唐代茶道用器,有铜竹炉、银水盆、铜涤方、木托盘、木茶勺、锡水舀、铜碳盒、铜火夹等。茶籝的用途很明确,制作当初已经与紫砂茶具“亲密接触”量体裁衣,什么样的东西置放哪一层事先已经过周密的设计。唐代既有盛装茶器的提匣,元、明时期江南文人中十分流行
作者借用大面积的留白来表现江面的宽广,盈水之间,颇有千里江河之势。一般匠人显然缺乏这种构图的功力,画稿应出自宫廷画家手笔。紫砂笔筒始见于晚明,清代广为应用,是文人书案必设之物。图版102 清雍正 宜兴窑描金彩绘打枣纹大笔筒 高16.5厘米 再如乾隆白砂色泥堆绘人物大笔筒,具有典型宫廷气息的文房用品,肌理细润,砂质纯净,……硕果累累的枣树下,一牵童老翁正持竹竿欲打枣。雍正、乾隆两朝的御用紫砂笔筒造型仿景德镇康熙时期的大笔海,广口阔底,端庄大方,如雍正色泥堆绘黄砂大笔筒,图版101 清雍正 宜兴窑描金彩绘山水人物纹大笔筒 高16厘米 绘通景山水风景人物,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叶小舟载满客人披风展浪向渡口驶来。人物虽然小如黍米但表情生动神态逼真,生活情趣浓厚。画工深谐画理,景物的描绘准确精到,较之画在纸娟上的传统绘画更有新意
链接:
故宫收藏的名家制壶数量不多,清代中后期紫砂大家杨彭年身怀绝技,与溧阳知县陈曼生合作创制出“曼生十八式”珍品茗壶,世称“曼生壶”。故宫此次展出的名家款茗壶,时代从清初至民国。乾隆以后宫廷停止向宜兴成批定制紫砂茶具以后,少量名家制品才开始进入宫廷,但使用对象已经由皇帝御用改为宫中茶膳房的实用器皿。放大图版53带款 清 宜兴窑杨彭年款飞鸿延年壶 高11厘米。紫砂艺人在旧时地位卑微,进献宫廷的紫砂必须按内廷出样制作,不允许有任何个人创意和署名。有:项圣思、惠孟臣、陈鸣远、陈觐侯、陈殷尚、王南林、杨彭年、陈曼生、邵友兰、邵玉堂、邵任远等人的作品
此外紫砂文房清供还包括水丞、笔添、笔架、砚屏、异兽等小巧精致的作品
茶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