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知识 / 中国海棠花文化初探

中国海棠花文化初探

艺术作品中的海棠花文化多反映在绘画、盆景与插花等艺术形式上

[6] 元好问.元好问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224226.

五 、 海棠与艺术

(一)绘画中的海棠花文化

[9]元代花鸟画坛比不上宋代那么绚丽多彩,可是单纯清明,充满静气,耐人寻味。宋朝淳熙年间画院待诏林椿的《果熟来禽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绢本设色。钱选的《八花卷》绘有海棠等八种花卉,笔法精工细密,敷染明净秀媚,且富文人画古雅的气质,是元代花鸟画的代表。以精到逼真的设色画法描写了丰硕的频婆果实和立于枝头的小鸟,小鸟憨态可掬,俨然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使观者玩味不尽

海棠用途广泛,除私家园林外,海棠与银杏、松、柏、桂、玉兰为寺庙园林中的常见树种,可对植于大殿前庭,也可孤植、散植于侧院,美化环境

[2] 何小颜.花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7124.

(二)盆景与插花中的海棠花文化

[9] 赵力,尚刚.中国美术——五代至宋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65166.

海棠还经常用于插花,中国的插花起源于佛前“供花”。明朝的张谦德于1595年撰有《瓶花谱》一卷,《瓶花谱》中评西府海棠为二品八命。高濂的《遵生八笺》、袁宏道的《瓶史》中都认为海棠为理想的瓶插植物

[3] 公木,赵雨.诗经新解[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6:79.

六 、 海棠与园林

[5] 舒迎澜.古代花卉[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137145.

《玉堂富贵图轴》为徐熙的传世作品[8],绘有玉兰、海棠、牡丹等,以海棠谐音“堂”,“玉堂富贵”后成为我国古典园林常用配置形式。五代时期,南唐花鸟大家徐熙平生不仕,而所画又多江湖村野间物,故有“徐熙野逸”之称,与黄筌的“黄家富贵”形成对照,开创了五代宋初花鸟画的两大流派

[4] 陆秋农,贾定贤.中国果树志:苹果卷[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719.

到了唐朝,花鸟画渐渐脱离山水画,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题材。唐以前的绘画以宗教画为主。自此海棠或为画面主体或作陪衬常出现于花鸟画中

[11] 陈植,张公驰.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20227.

在他的《题海棠》中,描绘了自己踽踽独行于曲折的溪水边,看到“泛泛落花娇”,竟希望“人心得如水,相随过河桥”。海棠也是美好和理想的象征,与丑陋现实作鲜明对比。正是娇艳的海棠花瓣随水而逝,使朱耷产生心如溪水伴随着美丽的海棠花淌过河桥的想法。在清初的朱耷(八大山人)画笔下,尽为残山剩水,或为“白眼向人”的鱼鸟,但他对笔下的海棠却含情脉脉

[7] 梁归智.红楼赏诗[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184186.

[8] 郑昶.中国美术史[M]. 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8998.

宋朝刘子翚(朱熹的老师)认为她集梅、柳优点于一身,“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风雨摧残清香犹存,风骨铮铮。在对海棠美妙姿色的描绘中,对海棠象征的春光春景的歌咏留恋中,对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旧事重提中,海棠花逐渐演变为佳人、青春、理想和易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海棠花窈窕春风前,“雪绽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最风流”,海棠成为春天的象征。她适应性强,“也宜墙角也宜盆”,植于庭前、路边、池畔、盆中皆可。历经两千五百多年的大浪淘沙,无数文人墨客的指点天下,终于形成海棠花既妖娆娇媚却又风骨铮铮,既艳绝天下又多才多艺,既富贵吉祥又平易近人的海棠花文化。在诗人画家笔下,海棠娇媚却不娇气,“嫣然一笑竹篱间”,俨然已成为美女的化身

[10]不论是制作自然类树桩盆景还是规则类树桩盆景,不论是观花盆景还是观果盆景,海棠均极适宜。凡海棠虽艳丽,然皆单叶,独蜀都所产重叶,丰腴如小莲花。最早记载海棠盆栽的是范成大的《吴郡志》:“莲花海棠,花中之尤也。宋代海棠已成为盆景的重要植物材料之一。因海棠易加工造型成古老形态的桩景,现代盆景诸流派经常选用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和木瓜海棠做造型,以川派最常用海棠造型。至吴皆活,数年遂花,与少城无异。” 这说明宋代蜀都已有重瓣海棠,并已开始利用盆栽法进行园林花木引种驯化,还说明宋时已出现海棠盆栽和盆景。成大自蜀东归,以瓦盆漫移数株,置船尾,才高二尺许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一剧名存史册。在第三本第二折中张生云:“欲赴海棠花下约,太阳何苦又生根?” 写活了张生急于晚上见到莺莺,恨时间过得太慢的心情,用“海棠花下约”代指与佳人约会。它是根据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改编而成,表现男女主人公张生与崔莺莺冲破礼教家规的束缚、终结连理的故事

[1] 周武忠.花与中国文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4951.

参考文献:

[10] 李树华.中国盆景文化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2333.

七 、 结语

古代私家园林常植有海棠,可惜多遭战乱毁坏,留存甚少,但可凭书面记载略窥一二。南宋张淏《艮岳记》记载:“又于洲上植芳木,以海棠冠之,曰:‘海棠川’……堤外筑垒卫之,滨水莳碧桃、海棠、芙蓉、垂杨,略无隙地。”[11]可见,宋代已出现了以海棠命名的景点。宋徽宗在1117—1122年间,在京城开封东北造“艮岳”。唐朝宰相李德裕在《平泉山居草木记》中记载了他在平泉山居中所植的奇花异卉:“木之奇者有:天台之金松、琪树,稽山之海棠、榧、桧……”这是较早记载园林中使用海棠造景的文章。古典园林中除了观赏的海棠花外,家居环境中的落地长窗、漏窗、门洞、铺地等的构图,常常是美妙的海棠图案。明代王献臣所造拙政园内的“海棠春坞”是海棠造景保存至今的优秀实例。在《扬州画舫录》中被评为康熙间扬州八大花园之一的影园,是明末郑元勋的居所。明清时期,海棠是园林配置中的常见树种。在郑元勋的《影园自记》中记载:“堂下旧有蜀府海棠(即西府海棠)二,高二丈,广十围,不知植何年,称江北仅有,今仅存一株,有鲁灵光之感……趾水际者,尽芙蓉;土者,梅、玉兰、垂丝海棠、绯白桃;……岩下牡丹,蜀府垂丝海棠、玉兰、黄白大红宝珠茶、磬口蜡梅、千叶榴、青白紫薇、香橼,备四时之色。”可惜当时被称为“江北仅有”的这株西府海棠古树现已不复存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11/80429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