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业内人士介绍,尽管民国时期这部分作品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和之前瓷器鼎盛时期的作品比,但是在民国初期还是有一些值得关注的作品
由于民国瓷器相对价格比较低,所以在不少月、季度小拍卖会上,该类拍品较多。在民国精品瓷中,以汪友棠等为代表的浅绛彩瓷以及王琦、汪野亭等为代表的“珠山八友”新粉彩瓷,一直是这一板块的佼佼者
青花瓷器颜色昏暗发蓝,俗称洋蓝。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一种瓷器彩色,此种彩色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玻璃质釉的特征。民国瓷器主要是指1911年到1949年烧造的瓷器作品。多数为江西景德镇、天津、唐山等瓷厂烧制。民国时期,瓷器胎骨较粗,民窑产品较多,如与历代瓷器相比较,差距很大。装饰图案也由过去的山水、人物、花卉图案,演变为一面是绘画,一面是诗词文字装饰。如民窑生产的日用陶瓷,帽筒、壶、碗、杯、罐等。洋蓝是光绪末期出现并延续到民国,这时民窑青花瓷器大部分施用洋蓝。绘画精细的渐少,草率的增多。其中以江西景德镇烧制的全彩(双面彩绘的)较好。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釉面经常出现气泡和脱釉现象
新粉彩瓷是民国瓷中的一大亮点,尤其是代表人物的第二代新粉彩画师“珠山八友”。1928年瓷板画开始流行,为了便于接受订货,在王琦倡导下八位画师成立月圆会,称为“珠山八友”,前后共十位画师参加,分别是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何许人、徐仲南、邓碧珊、田鹤仙、毕伯涛和刘雨岑。之前还有第一代和第三代,都留下一批艺术个性非常强烈的作品,有些作品甚至在当时就已超过清代官窑瓷器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