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一律说“假的”。他们依据“宁可错杀1000张真画,不可走眼1张假画”的荒唐原则,经常把真迹看成伪作。因为这件东西既不是自己朋友的,又没有付过鉴定费,干嘛要给它捧场?还有的鉴定家以作出否定的结论来显示自己鉴定水平高。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水平之高:“你看,别人都看不出它是假的,只有我把它看出来了。”
收的好处越多,看真的结论也越卖力,包括在画上题跋,出具国家级权威机构的鉴定证书,甚至“用脑袋作担保”等等。但是,上述这些鉴定家,当他收了好处,便会一律看真,当然把真的看成真的,而且会把假的也看成真的
而为了有效地对书画鉴定打假,则应该欢迎更多的爱好者参与到书画鉴定的科学化活动中来。为了更有效地打假,首要的任务是要打破行业垄断机制,破除书画鉴定的恶习,建立书画鉴定的职业标准和道德规范
收了好处一律看真
某鉴定家竟在每件假货上题鉴:“潘天寿先生松鹰图真迹精品。”即使该鉴定家没有见到过《潘天寿画集》中的真迹,当他在一件假货上作如此题鉴,或许是因为无意“走眼”,然而,他至少在3件这样的假货上作如此题鉴,那不是恶意还是什么呢?。徐建融称,曾在市场上见到多件相同的潘天寿《松鹰图》,都是根据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潘天寿画集》中一件作品造假的“多胞胎”
伪作泛滥行业垄断——当今中国书画鉴定流行三大弊端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徐建融日前发出上述呼吁。当今中国书画鉴定界流行3大弊端,有必要加以提醒并予以革除,以树立良好的鉴定风气和职业道德
学术霸权垄断“肥水”
书画鉴定本来是一个学术问题,有些是可以判定真伪的,有些是难以甚至无法判定真伪的。然而,今天的某些鉴定家公开提出:“一件书画作品是真是伪,必须由国家级鉴定家说了算。”言下之意,我说是假的就是假的,我说是真的就是真的。因为当今的书画鉴定已不再是单纯的学术行为,而是有着巨大“油水”的市场行为。正因为如此,自古至今,没有哪个鉴定家会提出行业垄断的要求。徐建融道,当前书画市场上伪作泛滥成灾,行业垄断严重
与己无关一律看假
徐建融指出,有些鉴定家,当看到一件与己无关的东西,鉴定结论几乎
制造混乱危害严重
仅举一例,《中国美术全集》是部权威著作,其中所收历代名画,都是经国家级鉴定家鉴定的,但其中明代陈淳《金焦图》,且不论画与款书之拙劣,仅就其落款署年“嘉靖丙午春”(1546年)而言,陈淳早已在1544年去世了,难道他从棺材里爬出来画的这幅画吗?。徐建融指出,国家级鉴定家“走眼”的事也屡见不鲜
如果禁止了不是鉴定家的人参与鉴定,今后的国家级鉴定家又从何产生?。历代鉴定大家,都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因为他在某些“权威”机构里谋职就必然法眼高人一等。许多鉴定大家本来都是从业余爱好而逐渐成长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