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五,康熙早期棒槌瓶浑厚古拙,一般高达40多厘米,晚期渐向雍正轻巧俊秀、高雅的风格转化。该瓶高仅26厘米,便于手中把玩,既保持了康熙棒槌瓶古拙的风格,又略小于前期的高大厚重,接近于雍正时的清秀风格
其四,此瓶内壁有螺旋纹,明显为手工制胎遗留的痕迹。圈足二层台状,底部缩釉点(棕眼)较多,与清晚期或民国时仿康熙器物底部明显不同
(收藏拍卖导报4月1日)如图,此瓶高26厘米,瓶身造型丰满圆润,别具气韵,典型棒槌瓶造型,器口不是常见棒槌瓶的直口,加之釉色不是亮青釉,故虽经多位藏家之手,但断代意见不一,笔者拙见此瓶为康熙晚期器物
综上所述,棕眼、锈斑、二层台、指印纹及斧劈等技法,“青花五彩”效果,棒槌瓶器型等皆为康熙青花特征,本瓶虽口有小修,但系民间所称的康熙晚期民窑青花珍品——“软”棒槌瓶
其次,全器虽然仅用青花一种色调,运笔时勾、染、皴、擦多种技法并用,但山石画法采用具有典型时代特色的斧劈技法,用不同浓度的青料描绘纹饰,“分水”技法娴熟无比,做到了“料分五色”,整个画面笔调硬朗、阴阳反差大、对比鲜明、层次丰富,指印纹明显,充分显示康熙青花“独步本朝”确非虚誉
首先,康熙朝瓷器的胎质俗称“糯米胎”。观此瓶胎质细腻坚致,白润无比,放大镜下的确像莹润剔透的“糯米粉”
该瓶釉色粉白,釉层较薄,隐约可见釉下胎上细细的纹饰,与早期肥润釉较为不同,呈现康熙晚期特征。其三,康熙朝釉面总的讲是白润细腻,但细分起来又有不同:早期白中透青、肥厚细润;中期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显得光亮,浆白釉色泽更白,略显松软;晚期以粉白釉为主,釉层较薄
果 园 …中国商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