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行情 / 彦涵:用一生刻画历史

彦涵:用一生刻画历史

《彦涵艺术研究展——90岁回顾》4月7日至5月7日在何香凝美术馆举行,展览以专业研究的态度向观众展示我国著名画家彦涵独创的美学观念和他个人的传奇经历

首先是“解放区木刻”时期,风格上也可以称为“朴素时期”。彦涵的作品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彦涵的儿子、清华美术学院壁画系教授彦东介绍说,五个时期的作品既有明确的阶段性,又有内在的统一性。总体上展现出一种从具象走向抽象,从现实主义走向象征、比喻的发展过程,直至最后达到哲理的高度。尽管经历了坎坷不断的生活,但他作品中始终闪烁着光彩夺目的人性光辉。无论是在哪个时期,彦涵的作品始终贯穿着时代性和人民性的精神实质。在思想内容上既有歌颂、再现,也有激情、思考,象征比喻和揭露。如果把彦涵一生中所有的作品全部罗列起来,你会为其惊人的数量、多重的风格、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思想性感到震惊。在血与火的战斗生涯中创作的作品,所显示出的人民性和时代精神至今都放射着光芒,随时间的推移而愈显珍贵;其次是上世纪50年代的“写实主义时期”,其中包括朝鲜战争时期的作品;再就是上世纪60年代“黑色时期”和80年代的“浪漫主义时期”;最后就是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抽象构成时期”。五个时期的作品,形式风格上既有鲜明的区别,又有明确的承袭关系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展览中将用大量的文字和图片向深圳观众展示出彦涵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彦涵的一生是极为不平凡的一生,著名美术理论家江丰曾这样写到,“如果把彦涵的作品连接起来,那将会是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数十年来,彦涵已创作了两千多幅版画和数百幅国画,除我国外,世界上有美、英、法、德、日、俄等国的30多家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收藏了他的作品。彦涵先后出版了《彦涵版画》、《彦涵画集》、《彦涵版画集》、《彦涵中国画集》、《彦涵艺术随想录》等多部著作。此次何香凝美术馆展出的《彦涵艺术研究展》是一个以专业研究为目的的个人展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学术价值

第二部分展出彦涵各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版画作品共50件。本次展览不同于一般的个人画展,何香凝美术馆的许春红主任介绍说,一般的画展通常都是作品展,而《彦涵艺术研究展——90岁回顾》除了展览的研究性质外,另一个目的是系统地展示彦涵艺术的延续性,并从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展览在整体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近50幅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彦涵的人生历程及艺术的发展和演变。展览结束后,彦涵先生还将向何香凝美术馆捐赠《侦察员》、《不让敌人抢走粮食》、《奋勇突击》等创作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早期作品十幅,作为美术馆的永久保存

几乎是每隔十年,彦涵作品的面貌就会发生一次重大改变。很少有这样的画家,他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变化、演进和发展中。如同毕加索一样,彦涵所信守的“不变”就是“永远不断的变化”

历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版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曾获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版画家所颁发的“杰出贡献奖”。1916年生,江苏省连云港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在太行山的日子是艰难困苦的,彦涵每天都在和死亡进行着搏斗。从太行到延安,彦涵创作了无数反映与日军正面作战的作品。在太行山的4年中,彦涵几次经历了日军的大规模扫荡,他的许多战友在突围时都牺牲了。一生坎坷,彦涵从来没有向命运低过头,巴尔扎克的一句话永久地贴在他的木刻桌旁:“我的那些最美好的灵感,往往来自于我最痛苦和最不幸的时刻。”

“三角标记”源于太行山情怀

1938年,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彦涵来到了延安。九十高龄的彦涵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1916年出生于江苏连云港,少年时代的彦涵就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不变”就是“永远不断的变”

彦涵的作品中“山”很多,在“解放区木刻”时期,彦涵就对英雄主义的表现采用了三角形的金字塔结构,这种结构来源于他对太行山的抽象体验。在画面动势上,这幅木刻作品利用人物的重叠造型将凝聚的力量由下而上集中推向顶点的高潮,体现了彦涵的浪漫主义气质,这一点与法国浪漫派画家谢里科的《梅丢沙之筏》不谋而合。而且这种三角形的金字塔结构最终在他的晚年抽象作品中形成了他的“三角标记”。1939年至1943年,彦涵在太行山区与日军周旋,经历了最残酷的岁月,许多战友牺牲得非常惨烈,这就使彦涵在情感上把雄伟的太行山和“人”的精神融为了一体。经典代表作《当敌人搜山的时候》就是采用了这种结构

彦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4/04/81679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