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的书法
主持建造了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蔡襄(1012-1067),字君谟,汉族,仙游人,原籍仙游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莆田蔡垞村,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号忠
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蔡襄著作的《茶录》是《茶经》后又一部重要的茶叶专著,是论述宋代茶文化的名著。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另有《荔枝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艺栽培学专著。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书法家还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新意。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谥忠惠。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闻名于当世。最后不得不补充一点,在书法史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应该是蔡京,只因其“人品奸恶”,后来人们用蔡襄取代了蔡京。译成英文、法文,传播国外。蔡襄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书法精妙,恪守法度,有晋唐风轨,前代意韵,变态无穷,真、行、草、隶四体都达到妙胜之境。著有《端明集》(亦称《蔡忠惠集》)传世。蔡襄也是一位著名的茶叶鉴别专家。蔡襄著作编成《蔡忠惠公集》 蔡襄,乾道年间王十朋知泉州,通过知兴化军傅自得求得善本,刻印行世。欧阳修称“蔡君谟(书法)独步当世”,苏轼评“君谟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就其所长求其所短,大字为少疏也。”现存《万安渡石桥记》是他的大字冠冕;小楷中,《集古录序》横逸飘发,《荔枝谱》严正方重,《茶录》劲实端严,书体虽有差异,却各得精髓。这一点值得商榷。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其先本光州人,居仙游(今属福建省),迁甫田。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