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合理种植
3月底~4月上旬,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分株移栽。采用大小行种植,宜于田间通风和农事操作。移栽前1天将苗床浇透水,挖起全株和根部,顺着苗株分成带根的单株,选取茎粗壮、须根发达的作种苗,带土移栽于大田。大行距80cm,小行距40cm,株距35cm,每穴1株,密度为4.5万株/hm2
1.特征特性
贡菊虫害以蚜虫为主,一般用乐果、菊酯类农药防治。生产上要严格控制好施药量和安全间隔期,杜绝使用高毒高殘留农药。新发展地贡菊病害较轻,只在移栽前对叶斑病、霜霉病进行预防,药剂有多菌灵、托布津
打顶要结合中耕、施肥、抗旱进行。生长期间共打顶3~5次,应选晴天进行。具体时间与次数看苗情、天气状况而定,但最后一次打顶时间不能超过8月底,否则影响花期和产量。贡菊打顶可抑制植株徒长,使主茎粗壮,减少倒伏,增加分枝,提高花产量
2.栽培技术
也可将根蔸挖起,移至他处,集中栽植在一块肥沃的地块上,上覆盖腐熟厩肥或草木灰保暖越冬。在菊花收获后,选择健壮、发育良好、开花多、无病虫害菊地的植株,割除地上部分枝条,并清除枯枝落叶,进行异地销毁,而后将根部周围用肥土盖好。第二年3~4月,扒开覆盖物,浇1次稀薄人畜粪水,促进萌发生长。生产上多采用分株繁殖法培育壮苗
在采摘、运输、摊放、加工、仓贮各个环节,按照中药材生产规范(GAP),严把贡菊产品质量关。根据市场对商品花色的要求,贡菊一般在10月下旬~11月适时分次采摘。摘回后摊开铺放在烘具上,再置烘房内烘焙干燥。一般以木炭或无烟煤在无烟的状态下进行,烘房内温度控制在45℃~50℃之间,烘时将花薄摊在竹帘上,当第1轮烘至九成干时,再转入第2轮,为30℃~40℃,当花色烘至象牙白色时,即可从烘房内取出,再置通风干燥处阴至全干。具体掌握在管状花散开2/3时,选择晴天早晨露水干后进行
2.2培育壮苗
2.5适时打顶
3.采收加工
施肥原则:施好基肥、轻施苗肥、追施分枝肥、重施蕾肥。移栽时,施人粪尿15t/hm2或尿素150㎏/hm2兑水;分枝肥结合打顶进行,用量和次数视菊苗长势而定;8月底是贡菊孕蕾现蕾期,也是需肥高峰期,应施复合肥225~300㎏/hm2或尿素225㎏/hm2加过磷酸钙150㎏/hm2兑水浇施,促使蕾数增加,花蕾增大,开花整齐,提高产量和品质
2.6病虫防治
贡菊是我国六大药用菊之一。近年,随着人们对安全食品、保健食品需求增加,菊花已逐步从纯中药材走向保健饮料市场。清时,黄山知府献“黄山菊花干”治愈北京紫禁城内红眼病,被尊称为“贡菊”。而唯一在海拨较高山区栽培的药用菊――贡菊,更受城镇消费者的青睐
然后整平耙平,四周开好排水沟。冬季进行深翻晒垡,改土防病虫。种植前深翻25cm左右,结合整地每亩施入堆肥或腐熟厩肥30t/hm2,翻入土中作基肥。按照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GAP标准,在海拨400~600m空气、水源、土壤无污染的地区,选地势高燥、阳光充足、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稍偏酸性的沙质壤土建生产基地
2.1选地整地
株高60-150cm,茎直立,多分技;叶片卵形至披针形;花扁球形,直径1.5~2.5cm,白色或类白色,无腺点,管状花少。入冬后,地上茎叶枯死,在土中的根抽生地下茎。贡菊,学名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淳安县适宜在海拔300~600m、年降水量1600mm以上、无霜期230天以上的地区种植。3-4月发出新芽,苗高50cm后开始分枝,9月中旬现蕾,10月上中旬开花,10月下旬进入盛花期,花期30~40天。一般母株能活3~4年。次年春又萌发新芽,长成新株
2.4肥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