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副研究员王自力说,从遗迹的位置来看,这座木桥应是汉代古河潏水上的桥梁,桥址应为横跨潏水南北两岸。同时,从遗迹发掘的情况推断,桥桩的东西分布宽度至少有50米长。根据史料,这一段古河床宽60米以上,加上引桥长度,古桥的长度应当在300米
此外,古桥遗迹还出土了大量汉代板瓦、筒瓦残片以及“上林”“延年”和“云纹”等文字瓦当,以及五铢钱、铁剑、铁矛等,其中时代最晚的属王莽时期的“大泉五十”铜钱及钱范。虽然现场发掘的只是木桥的“一角”,但从塌落到河床的几根横木来看,古桥是木柱木梁桥,当初桥面应铺架木梁
难能可贵的是,考古人员在此次发掘过程中,跳出了一般意义上的考古范畴,而是请来众多学科的专家对木桥进行了“会诊”。其中值得称道的是,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在现场鉴定出众多桥桩的木材品种,计有黄杨木、香樟木、楠木等珍贵木种,并取样计划在实验室进行深入研究,此举不但对了解木材的来源,而且对了解其时西安的生态系统,都有裨益
随后,便决定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今年2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的专家们到现场进行初步考察,并初步推测,这是一处古桥遗址,至于其属于哪个年代,现在还无法作出结论
汉承秦制,汉代是中国木建筑史的重要时期,尤其是木桥建筑的成熟期。考古专家孙福喜现场考察认为,这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历史上规模罕见的木质结构桥梁,堪称“中国第一木桥”。缘此,西安市文物考古人员近日在西安市西郊汉长安城遗址发现一座汉代木桥遗迹,立刻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堪称“中国第一木桥”
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西安市去年以来加快了三环路建设。家住西安市西郊五一村的李先生在配合基建时,发现60米深的桥桩坑中钻探出来的木柱部分已经炭化,很可能是文物,遂向文物部门报告
中国建筑的传统元素是土与木,古人因地取材的“点化”功夫,造就了木建筑史上的诸多艺术奇葩,也带来了非石质建筑的“短寿”现象,譬如,远有阿房宫的楚人一炬,近有应县木塔的艰难抢救
王自力表示:“如此巨大的木桥,在全国罕见。”
古桥“现世”
这些木桩上端多已炭化,基本处在原始位置,露出的高度多在1.5米至2.5米,排间距离在4.2米到5.1米之间,河床遍布细沙。小编看到在东西长28米、南北长22米的范围内,已挖掘出揳入河床的木桩5排160根。由于这处遗址北临陇海铁路,西与西安市三环路的高架桥部分重合,目前考古人员只是对其东南角进行了考古发掘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