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家俱 / 篆刻史知识

篆刻史知识

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

10、将军印

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出现,在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表征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玺印的起源或说三代,或说殷代,至今尚无定论

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不能认识。私玺除方形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动物图案。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划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工”、“司徒”等名称。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

1、历代玺印名称的变迁

两汉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贵稀少的一类。又由于玉质的不易腐蚀受损,使传世玉印得以比较好的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贵卿和士大夫的一种高雅风尚。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圆转,粗看笔划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由于玉质坚硬,不易受刀,也就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谓“平刀直下”的“切玉法”

从战国至明清的官私印材料,以铜为主,其它有金、银、玉、铁、水晶、玛瑙、象牙、犀角、磁、紫砂、黄杨、树根、瓜蒂、果核、瓦印、石章等。传说元代王冕创始以花乳石(矿物学上属叶腊石科,是属青田石一类的印材)治印,由于石质易于受刀便为人们竞相取用,从此印章由文人的自篆自刻代替了以往文人篆印工匠奏刀的形式,形成了“篆刻”这一专门性的艺术

朱白的原则大致根据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较少,白文则相反,从而达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谐效果,这类印大多为工稳的私印,未见用于官印。它的方式极为多样,朱白文字的位置安排及字数均可灵活变化不受局限。朱白文相间的印式在汉印中很见巧思,据说起自东汉

14、子母印

南北朝各国传世印章不多,官印尺寸稍大,文字凿款比较草率,官印未见铸印。传世的给兄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较多,用刀如刻如凿,书法风格表现为舒放自然,从而成为一个时期篆刻风格的代表。魏晋的官私印形式和钮制都沿袭汉代,但铸造上不及汉印精美

秦印指的是战国末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相思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看其书体和秦权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以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

将军印也是汉官印中的一种。汉代的将军用印,普遍都不称“印”而叫做“章”,这是将军印的一大特点。将军印风格独特,天趣横生,对后世的艺术风格有很大影响。这些印章往往是在行军中急于临时任命,而在仓促之间以刀在印面上刻凿成的,所以又称“急就章”

7、秦印

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

中国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

9、汉私印

11、汉玉印

汉代也有诸侯王、王太后称“玺”的。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死”同音,改称“宝”。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独称“玺”,臣民只称“印”。汉将军印称“章”。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之后,印章根据历代人民的习惯有:“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种称呼

其它在战国时代的陶器和标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诸侯国的金笔币上,都用印章盖上名称和记录上制造工匠的名姓或图记性质的符号,也被流传了下来。其它有不少如官职连姓名的,以及吉语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实用品。传世的古代玺印,多数出于古城废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战争中战败者流亡时所遗弃,也有在战争中殉职者遗弃在战场上的,而当时惯例,凡在战场上虏获的印章必须上交,而官吏迁职,死后也须脱解印绶上交

汉以后,纸的运用比较普遍,印章才采取蘸上印色以后,钤盖在纸上的形式,后来又有了印泥。用于按捺软泥的印章,白文显得清晰,钤在纸上则朱文印为佳,因此古印的白文为多。在这以前,文书大都写在竹木简牍上,为避免简牍散失,密封文书内容,就在写好的简牍外,再加上一块挖有方槽的木块并用绳子捆扎,把绳结放入方槽内,加上一块软泥,用印在泥上按捺出印文。这种干后硬化的软泥,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封泥”。另有一些特大的印,上面可插入木柄,是专门用来烙在马身上作为印记的,也有可能为大件物品发送的封用印记

4、古玺印是怎样流传下来的

大印腹空,可以合宜的套进一方或二方小印,形成母怀子的形状。子母印又称“套印”,起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六朝,是大小两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也有套进一方两面印成一组三方的。在一方印章的体积中,兼备了几方印的使用价值,古代印匠的工艺水平由此可见

2、古代印章的起源

3、古代的玺印的使用

两汉私印仍以白文为多,西汉以凿印为主 ,东汉则有铸有凿。不仅形状各异,朱白皆备,更有朱白合为一印,或加四灵等图案作为装饰的,进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带钩印等。汉私印即为汉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还加上吉语、籍贯、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辅助文字,钮制极为多样,充分显示了汉代工匠的巧思

13、朱白文印

6、战国古玺

8、汉官印

12、魏晋南北朝印

5、古代用印的材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4/07/82527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